清幽秀逸 新安正宗——画家涂影小记
清幽秀逸 新安正宗——画家涂影小记(转载)作者:木 丁 近日,一本由原中国美协主席王朝闻题写书名的《涂影画集》跃入眼帘,近60幅作品,有花鸟草虫,山水走兽,或工笔,或写意,描影绘物或毛发毕现,或吞云吐雾,一花一草满纸芳菲,一山一石可触可摸...... 涂影于1930年出生于休宁。其父辈均是当地识文断字的书生,儿时就生长在书画满堂的环境中。横涂竖抹的习作得到乡贤前辈程管候、陈廉的赞许。涂影十余岁就以山水、花鸟各一幅入选休宁县民众教育馆举办的画展。此后,涂影更加痴迷书画,从父辈的藏画或借来渐江、查士标、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齐白石等大家书画真迹刻意揣摩,汲取众家之长滋润自己。随着技艺日趋渐进,涂影又得到张大千、齐白石的弟子林中行的指授,画技逐渐成熟。新中国成立后,涂影基本掌握和理解中国传统画的精神和内涵,六十年代初,他为屯溪墨厂画手卷墨中的国画一千余幅,远销日本和东南亚。 真正让涂影激发创作热情的是在80年代,步入天命之年的涂影为了搜集素材,上黄山,游九华山,登齐云。他陪同安徽著名书画家龚艺凤、梅华等人游齐云山,在写生过程中虚心向他们请教,受益匪浅。为了更多地汲取艺术营养,他足迹遍及江南名胜,上海城隍庙,南京玄武湖、杭州西湖,无锡太湖,常熟虞山,绍兴鲁迅三味书屋,南昌八大山纪念馆,瓷都景德镇瓷器研究所,每到一处,涂影非常关注当地书画展。在参观游览中,他结识了不少书画名流,如苏州的费新我,南京的亚明和田原,合肥的张恺帆、葛介屏、张建中、萧龙士、穆孝天、陶天月、郑若泉,芜湖的黄叶村、郑震等。 多次壮游加之名家指点,涂影的画作日臻成熟,视野的开阔使作品题材更加宽泛,博采众长又使其风格多样化,每当他铺开宣纸、调研丹青时,常常是***喷涌,正可谓丘壑生胸中,烟云涌腕底。1983年,涂影举办了个人书画展,当时的省政协主席、诗人、书法家张恺帆为他题写了展标,葛介屏、张建中寄来了贺词。涂影尤为擅长花鸟画。举凡自然界的花卉翎毛,他描绘的对象无不栩栩如生,如紫藤、玉兰、山花、古梅、海棠、月季、水仙以及鹤、雀、燕子、鱼鹰、雏鸡、野鸭。花鸟在涂影笔下或繁或简、或动或静,或挺健或娟秀,或浓艳或雅淡,或茂密旺盛或清疏空透,在大小长短不同幅式中,布局灵活,屈伸穿插,均无雷同。他的画作追求创意,坚决摒弃传统俗套,他的松溪八哥,空谷幽兰,临风牡丹,低拂紫藤都在那痛快酣畅、潇洒自如的点染中境界全出,让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 不懈的努力,执著的追求,使涂影在花甲之年终于得到了“新安正宗”的美誉。那是1990年,涂影在黟县西递一家店堂办画展,邂逅我国美学理论权威王朝闻先生和安徽著名美学家郭因先生,两位美学家凝神欣赏了涂影的画作,在与涂影的交谈中,对其画作中传统与创新的有机结合颇为赞赏。他们认为涂影的作品没有弄狂取宠之笔,而是在行年经月的生活积累中沉潜揣摩的结果,尤其深得“新安画派”精髓,在浮躁画风甚嚣之日更是难能可贵。两位美术家离别黟县时,涂影前去送行,郭因以一张“清幽秀逸,新安正宗”的条幅赠与涂影。王朝闻先生则希望他继续努力,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多出好作品,重新展示自已新的起点,向艺术高峰不断攀登,并为他题写了“涂影画展”的新展标。 学海无涯,艺无止境。我们衷心祝愿涂影在弘扬新安画派,开创一代画风中再展新姿。
丘壑生胸中 极墨造万象——涂影印象 虽已过古稀之年的涂影,心里始终装满着对艺术的追求,对艺术的爱,近七十年的艺术生涯中,不懈努力,诞生了他今天的艺术成就。 涂影生于1930年,出生于新安画派“海阳四家”发源地—休宁,系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休宁县地名录》主编,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中国国画院荣誉教授,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会员,安徽美术家协会会员。 和涂影相识那是1987年5月,在皖浙赣三边艺术节书画展认识了他,在三边艺术家120幅作品中,涂影画作让我眼前一亮,真是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花卉则绽之,画于虫兽则行之。山水则松涛飞瀑,烟云缥缈;花卉则姹紫嫣红,竞妍斗艳;尤其那彩墨牡丹,墨彩交融,艳而不俗,极具活力,受到众家推崇。后来经过多次接触,我们就成了忘年交,也影响了我对书画的酷爱。1999年为迎澳门回归,休宁县政协、黄山九三学社、休宁县委宣传部专门为其举办了“庆澳门回归,涂影书画展”,我当时参与整个书画展筹办过程之中。开展那天,黄山知名书画家黄澍、汪家龄、张怡清、吴庆权等来了,休宁四大班子领导和各界人士齐聚一堂,《安徽日报》、市、县电视台派出记者进行了专题报道。那次书画展中的百幅作品,其题材之广,形式之活,在当地尚属首次。展出的百幅作品,花鸟虫草,山水走兽,风格迥异,立意出奇,构图新意,表现手段多样,或写意,或写实,或工笔,或白描,或岩彩,或重墨,描影绘物或毛发毕现,或吞云吐雾,一花一草,满纸芳菲,一山一石可触可摸........
2000年7月,安徽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派出记者登门拜望,对书画家涂影进行了专题采访,我有幸参与其中。涂影当时现场作画,只见他凝神聚气,挥笔泼墨,一气呵成,真是丘壑生胸中,烟云涌腕底。安徽电视台摄下整个创作过程,一幅“花开富贵家”牡丹图创作完成了,牡丹图些许馨香,些许妩媚,些许清新。同时,还摄下他家院子里种植各种牡丹及夫人任玉兰装裱画及孙、外孙女学画的整个过程。7月25日、26日安徽电视台以“新安画家——涂影”为题向省内外作了专题报道。 “师法造化”,“苦功加妙理”,是作为一个艺术家涂影先生追求绘画艺术的法则。艺无止境,致以心求,在他80岁后,书画功力顿增。在2010年五一劳动节的“国税杯”书画展中,我见到涂影几幅作品,笔墨高古,设色清润,山水画以涧水柔墨、刚柔并济,牡丹生动传神,梅花玉兰图苍劲有力,低拂紫藤都在那痛快酣畅、潇洒自如的点染中境界全出,让人身临其境,陶醉其中。涂影从小就崇尚国学,熟读“四书五经”、“老、庄”等经典著作,读书涉猎广而杂,为他打下了深厚的国学功底。涂影诗书画印皆追“古、拙、老、禅”风格,古厚、凝朴、静穆、苍辣,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作品先后在上海著名杂志《朵云》、《上海侨报》、《金融时报》、《安徽日报》、《安徽吟坛》、《新安诗苑》、《黄山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收入人民画报社、人民日报海外版。书画作品远销新加坡、台湾、东南亚等国家与地区,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涂影作品先后在北京、合肥、南京、深圳、台湾、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地展出,在全国性各种大型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庆祝建国60周年《中国书画》珍藏入选的《雄风图》获金奖。自1983年以来曾多次举办个人书画展,屡获好评,著名画家、黄山学院教授黄澍曾赋诗称他:“凭君五彩缤纷笔,写出千红万紫来”。安徽文史馆员九十四岁老画家吴皖生称他:“金石丹青两绝艺,新安画界一明星”。安徽省著名美学家郭因称他“清幽秀逸,新安正宗”。我国美学权威大师王朝闻为其画集提写了书名。 可以说,涂影书画以从“借物写心”到“得意忘形”地步,随心所欲皆成图画,是当代倡导技与道合一的最具有实力的新安派画家。 木 丁 涂墨濡彩觅真影 ——访新安书画家涂影黄山新闻网7月21日讯(汪怡民 胡海萍 凌家建)原籍江西南昌的涂影先生,1927年6月生于休宁,现年84岁。他自幼受家庭熏陶,喜舞文弄墨,好习书作画,少时即闻名于乡梓,至今在书画艺术道路上寻觅探求70余年,与国内书画界许多名人大家结下不解之缘。人们在其繁多的作品里,可以寻到这些大师的影子,又可以感受到他艺术功底很深,已得到“新安画派”的精髓。早在20年前,我国美学理论权威王朝闻和我省著名美学家郭因就高度评价涂影的作品,称其不落窠臼,勇于创新,难能可贵,是“清幽秀逸,新安正宗”。日前,记者慕名来到休宁,在海阳西门桥12号其寓所造访了他。
该寓所清新雅致,十分整洁。一进门便是满目青翠的庭院,里面植着牡丹、芍药之类的花草,加上繁茂的李树、绿柏,显得生机盎然,涂老精神矍铄,思维敏捷,在老伴任氏呵护照料下身体健朗。他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庭院里的这些花卉就是他写生的对象。我们在和谐宽松的气氛里交谈。涂老介绍,他祖辈迁皖已逾百年。涂家重礼守义,尊教敬才,儿时在书画满堂的环境中成长,从小就爱好书画,横涂竖抹的习作竟得到当地贤达、书画家程管侯、陈廉等的褒扬。10余岁小荷崭露尖尖角,以山水、花鸟画各一幅参加县里的画展,受到好评。据介绍,涂老父辈好交友,富收藏,于是从小他就得黄山白岳之灵气、新安画派之陶冶,亲睹并描摹渐江、查士标、任伯年、吴昌硕、张大千、黄宾虹等大师的真迹,从中悉心揣摩,悟出真谛。抗战期间,国内许多书画名家来到屯溪办展,他每每前往,观摩忘返,之后,他逢见张大千弟子林中行,并仰慕为师,打下坚实的国画基础,技艺渐之成熟。他的人品此时也得以锻铸,父亲刚正清廉,乐善好施,不断给他以榜样。休宁解放,他父亲为县商会会长,率众打开城门迎接解放军,如今仍是美谈。
新中国成立后,涂老几经坎坷,但不失进取,依然痴迷书画。他刻苦专研,在长年累月的生活积淀中,探学中国传统绘画知识和意境,并研读古诗词等经典文学著作,丰富自己文学内涵,开拓自己创作视野。上世纪60年代,他应邀为屯溪墨厂创作山水走兽、花鸟草虫等国画作品1000余幅,远销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真正让涂老激发创作热情的是改革开放以后,他身心获得彻底解放,迎来艺术生涯新春。为了广泛收集素材,他多次陪同省内外著名书画家龚艺岚、梅华等攀黄山、登白岳,一起写生,互相切磋,并虚心向他们学习。为更多地汲取艺术营养,他走遍天下,揽九华胜景,挹长城壮观,在上海城隍庙、南京玄武湖、中山陵、杭州西湖、无锡太湖、常熟虞山、绍兴鲁迅三味书屋、南昌八大山人纪念馆、瓷都景德镇瓷器研究所等名胜地,都留下他辛勤创作的足迹。每到一处,他关注当地书画展览,结识当地书画名流,如苏州的费新我、南京的亚明、田原、合肥的穆孝天、萧龙士、陶天月、郑若泉、芜湖的黄叶村、郑震等,都是他主动拜访结为画友、尊为老师的。他告诉记者,这样,就能取众家之长滋润自己。
据涂老回忆,那时思想活跃,视野开阔,画路极广,创作题材更为宽泛,自己的风格也多样化。或工笔,或写意,创作得心应手,尤其是花鸟作品,如紫藤、玉兰、牡丹、芍药、海棠、月季、寒梅以及鹤、雀、鹰、燕、鸡、鸭等,通过涂写濡绘,无不栩栩如生,被人们争相收藏。1983年,他首次举办个人书画展,时任省政协主席、诗人、书法家张恺帆为他题写展标,著名画家葛剑屏、张建中分别寄来贺词。他是性情中人,每铺开画纸涂墨濡彩时,总是心潮澎湃,***喷涌,正可谓“丘壑生胸中,烟云涌腕底”。他追求创意,坚决摈弃传统俗套,其作品在他痛快酣畅、潇洒自如的渲染中显得既活泼清新,又古拙刚劲,色彩浓淡相宜,鲜艳而典雅。观摩他的画作,犹身临其境,仿佛听见鸟语,闻到花香,唤起人们对生活中诗情画意的联想。记者在观摩他寓所堂前的一幅山水画新作时看到,其布局巧妙得体,山石造型自然,且一气呵成,静中有动,动中显静,让你领略到其笔墨的天趣、纯真和神奇。
综观涂老的作品,山水则松涛飞瀑,烟云浩渺,气势磅礴;花鸟则千姿百态,姹紫嫣红,争妍斗艳。其彩墨牡丹,墨彩交融,艳而不俗,极具活力,有高雅之品位。在他笔下,一花一草满纸芳菲,一山一石可触可摸,造型千姿百态,物象栩栩如生。省文史专家、著名书画家吴皖生生前赞誉涂老是“金石丹青两绝艺,新安画界一明星”。黄山学院教授、著名书画家黄澍写诗赞他“凭君五彩缤纷笔,写出千红万紫来”。1990年,涂老六十花甲,应邀在世界文化遗产地黟县西递举办画展,邂逅王朝闻和郭因。两位美学大师在欣赏了涂老画作后赞赏他将传统与创新有机结合,深得“新安画派”之精髓,在浮躁画风甚嚣之日难能可贵。临别,王朝闻为他题写“涂影画展”新展标,郭因书赠一“清幽秀逸,新安正宗”的条幅给他。
近30年来,涂老作为省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院荣誉教授及齐白石、张大千的再传弟子,佳作连连,硕果累累,多次作品参展及举办个人书画展,所获金、银奖项无数,名扬海内外,以至一画难求。《人民日报》海外版、《安徽日报》、《安徽卫视》等媒体专栏专题介绍他的作品以后,社会反响更大。他还擅作诗文,作品刊登在上海《朵云》、《安徽吟坛》、《新安诗苑》等杂志。他的书法艺术也很精到,人称有董其昌之遗风。涂老的简介、作品及事迹入编《中外书画家简明辞典》、《当代诗书画印精品集》等多部典籍。如今,涂老虽届耄耋,但仍继续奋进,每日不辍,涂墨濡彩,并刻意求新,把祖国大好河山化作笔底烟云,赋予其新的意境、新的魅力 。
书画家涂影简介
当代实力新安派画家涂影,生于1930年,黄山市休宁人。系中国九三学社社员,《休宁县地名录》主编,中原书画研究院高级书画师,《中国国画院》荣誉教授,中华文化艺术交流会会员,安徽省美术家协会会员,系齐白石、张大千国画大师再传弟子。
涂影作品先后在合肥、南京、北京、上海、深圳、台湾、日本、新加坡等地展出,在全国性各种大型书画大赛中多次获奖。在庆祝建国六十周年《中国书画》珍藏研究院入选的《雄风图》荣获金奖。自1983年以来曾多次主办个人书画展,屡获好评。著名书画家、黄山学院教授黄澍曾赋诗称他:“凭君五彩缤纷笔,写出千红万紫来”。安徽省文史馆员九十四岁老书画家吴皖生称他“金石丹青两绝艺,新安画界一明星。”安徽省著名美学家郭因称他“清幽秀逸,新安正宗”。我国著名美学权威大师王朝闻两次为他题字并与其传授美学问题。
涂影诗、书、画、印样样精通。作品先后在上海著名杂志《朵云》、《上海侨报》,北京《金融时报》、《内蒙古日报》、《安徽日报》、《安徽吟坛》、《新安诗苑》、《新安画苑》、《黄山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书画作品远销新加坡、台湾,东南亚等国家地区,被多家博物馆、美术馆收藏。
书画家涂影入编《世界名人艺术大典》、《海峡两岸万名书画家简明大辞典》、《当代诗书画印精品集》、《当代书画篆刻家辞典》、《安徽当代美术家人名作品图录》、黄山市《中国美协、安徽省美协会员作品集》及等多部典籍。
2003年,人民画报社、中国画报出版社对其作品颁发了荣誉证书,作品收入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华艺苑名家”专栏,并在www.yn/wx.com网站播放。2000年7月5日,安徽省电视台曾专访书画家涂影,并于同月25日、26日早晚黄金时段以“新安画家——涂影”为题向省内外作了专题报道。
有《涂影画集》(精品选),《涂影论文初稿》行世。
em1em1em1 {:1_193:}{:1_216:} 回复 2# 春风123
谢谢!{:1_193:} 回复 3# 祗雅楼
谢谢!{:1_193:} 老先生,
值得我们尊敬。。。 em1em1em1 em1em1 回复 7# 竹影随风
谢谢支持{:1_193:} 回复 8# 康瑞伟
谢谢支持{:1_19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