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崇君国画展
画境中的情感升华与审美观照—冉崇君彩墨画题记
丁黎
艺术的本质,可以理解为审美情感的对象化,即艺术家通过一种独特的、具像化的物质形式和表现方法,从而寄托或表达自我主观的审美感受。这种凝聚有艺术家的审美个性和表现特征的物化形式就是艺术品。而这种寄寓在物质形式之中的审美情感和表达方式的独特性,即是艺术的本质和灵魂。
从这个意义上说,欣赏艺术的过程,就是对创作者进行灵魂观照和精神沟通的过程。
面对冉崇君先生那由形形色色的线条和点面构成的彩墨世界,我所感受到的,正是一种情感的交流和心灵的对白。
那些画幅中劲健灵动的线条,或奔泻、或淋漓、或枯涩、或顿挫。线条之间或对峙、或排挤、或撕扯、或纠缠、或勾连顾盼、或相扶相依、或藕断丝连、或此呼彼应。还有那信笔而起、飞扬点染的墨彩,或点、或面、或浓、或淡、或繁、或简、或急促、或徐缓、或轻灵、或重拙、或扬清抑浊、或红瘦绿肥,或掠影浮光、或惊鸿一瞥。在时而是浓涂艳抹,时而又淡写轻描,时而作蜻蜓点水,时而如天花乱坠的仿佛不经意间的随意挥洒之中,幻化出一幅幅酣畅淋漓的水墨行程和丹青世界,诱引起人们的丰富联想和无限遐思。
那层峦叠嶂的峻岭崇山,如石垒,如云砌,迷漫着混沌初开的远古幽情;那空蒙迷茫的高陵深谷,似蛇舞,似象奔,凝固了漫长的时空记忆。那凌空盘旋的高原巨龙,或许孕育于浩渺无际的宇宙洪荒;那明山秀水中穿透流淌的寒泉瀑布,或许是历史时空中偶然跌落的记忆碎片……,还有那晴岚,那云海,那松涛,那冷月,都浸润着时代的风尘,弥漫着历史的沦桑。让人浮想联翩,忘情于云水苍茫,幻游于红尘之外。
更有那争先恐后欲挣脱藩篱的妩媚娇艳的牡丹,那云蒸霞蔚般铺天盖地而来的红蓼花,那犹如红颜少女般迎风摇曳的妖娆的桃技,那红珍珠般的枣粒,那儒雅潇洒风度翩翩的君子之竹,那可以媲美于东篱菊韵的灿烂黄花……
总之,看不尽那山,那水,那花,那树。笔情墨韵,溢彩流光,让人心旷神怡,流连忘返,生发出山非山,水非水,花非花,梦非梦的幻像。
中国历来有文如其人、画如其人,或者言为心声,画为心迹的传统主张,即借助作者个人的红尘历练和人生轨迹,来对其审美主张和艺术符号进行阐释和解读。
作为偶然间萍水相逢的同道中人,我至今尚未来得及留意和熟悉冉崇君先生其人其事。并且在文化和价值取向越来越多元画化发展,社会越来越宽容的今天,我也无意去窥探和触碰被当代人贴上隐私标签的个人经历。然而尽管如此,我也仍然能够从这些极度情绪化的绘画作品中,分明感受到作者的心路历程和情感寄托。感受到他的真诚,他的挚爱,他的执着,他的坚忍。还有他的伤痛,他的彷徨,他的悲凉,他的寂寞。更有他的义无反顾,他的无怨无悔。这些复杂的情愫都溶合成一种或浓或淡,若有若无的苦而涩、真而醇的基调,深深地,无可逃避,无法掩饰的渗透在他的画幅之中,并升华成一种撩人心扉的,触动人们深层情感的莫可言状的魅惑,让人为之震撼和心痛!
冉崇君先生的作品,向我们形像化地展示了从人生到艺术的嬗变过程。把对生活的主观感受,提升为具有与众不同的形像特质和表现方式的画境,从而把个性化的情感升华为一种审美观照,把生活具像升华为艺术形象,这就是从生活到艺术的过渡,这就是艺术的内核和真谛。
冉崇君先生的画作,犹如一扇扇已经开启的门户,正通向遥远的,不可知的,或许辉煌,或许迷茫的远方。尽管我们无法确切地预知它的未来,然而它们仍然已经以不可抗拒的独特形像和感染力,诱引着我们去接近它,欣赏它并试图解读它,并让我们有理由期待,作者会不时给我们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和艺术享受。 用笔用墨很好,不错!继续努力! em1em1em1大家气象 回复 3# 竹影随风
恩 谢谢,可否看看您的画作?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