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洋 发表于 2010-6-28 16:46

入选全国美展的精品

张宝 发表于 2010-6-28 16:55

本帖最后由 张宝 于 2010-6-29 16:31 编辑

感谢精彩报道,辛苦了!占位学习中……
哈哈!第一个占位,很幸运!希望本次欣赏学习我也同样幸运!

首先祝贺毛老师的展览圆满成功,感谢吕老师给我们带来的视觉盛宴!受累了!2007_BL

胸藏古今史,以笔写我心
——品读毛国典老师书法、国画有感


每个从事书法创作的人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在书法艺术的历史上找到自己的位置。“继承-创新”是我们总结出的唯一捷径。继承哪家?怎样创新?也是很多书法家、篆刻家和画家们经常思索的问题。毛老师已经找到了“意与古会”然后成个人风貌。而不是当今的大多数人的人云亦云。品读老师的书法、国画作品,真有不吐不快之感:
    在当今书家中,国典老师无疑是翘楚!他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自信与洒脱。老师涉猎广泛。学生主攻隶书。所以偏爱老师的隶书作品。就像真正的美女:应该是越看越想看,越看越喜欢的那种感觉。又像陈年老酒,浓香绵长,味道悠远!
一是:取法高古,书风朴拙、厚重
老师的隶书以汉简文字之形,柔中带刚,静中有动。起笔藏锋的惯性用笔和遒劲圆厚的线条。在他的作品中难以找到轻率的线条。难以找到信笔的放浪,无论隶书还是行草书,不教一笔轻过,显示出许老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态度。
作品多是内蕴篆籀气,形成古雅、俊利、朗动的风格;行草书以古为徒,更是书写性灵,形成笔力遒劲、行笔洒脱的艺术风格。
二是:章法、墨法
章法上老师不是墨守成规,对新鲜的创新形式的取舍说明了老师的包容与兼收并蓄。真乃大家风范。墨法上可以用“调和自然!”概括。
三是:旷达而独特的书风追求
他的书法做到结字开张疏阔的大气象;点画虽直而曲,一任自然;章法循旧开新,随机应变。并能掺入汉简笔法,强调书写性,行草书与隶书笔意有意地融和。笔墨技巧和时代精神的展现,这些足以证明他的实力。

可以这样说:
古今书家在他笔下的融合,不求雕琢、天真野逸形成了笔力遒劲、自然古拙、巧拙相生、纵逸尽势的艺术风格。品读他的作品,或平直端稳,或烂漫多姿,或斩截严整或奇险峭拔雄放恣肆……让人爽心,让人悦目。

国画作品:
学生不学画,说的不对的请海涵:
作品散发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文情调,其妙在工笔与小写意洗练传神,充盈着人情味和幽默感,表现出健康、欢乐与自足的生命力,与传统文人画超脱避世、超然物外的审美追求形成鲜明的对比。有味道!2007_J
希望能得到老师的书法小品学习!那真是三生有幸!
如有幸得到老师的肯定,请提“张宝书法篆刻作品”拜谢!2007_BL

黑龙江省肇东市五站镇中心小学   张宝   151122   手机:13115403787

闲登小斋主人 发表于 2010-6-28 16:56

占个位置学习!

白洋 发表于 2010-6-28 17:00

入选全国美展的精品

白洋 发表于 2010-6-28 17:02

入选全国美展的精品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0-6-28 17:03

em1em1祝贺

白洋 发表于 2010-6-28 17:09

入选全国美展的精品

daxia 发表于 2010-6-28 17:10

本帖最后由 daxia 于 2010-7-1 15:01 编辑

毛老师是俺很敬佩的人。
他的网展每回必看,图片下载,细细学习
其实前些时日
在其他网站上就知道毛老师会写斋号
只是觉得自己水平不济
不敢妄评,所以不敢说
没想错过之后是越想越悔
所以这次
我是一准不能错过了
开说
开始瞎说
开始发自肺腑而又可能既没边际的瞎说
毛老师您听好,千万别笑话我
您在我心中是个地地道道的搞艺术的
别看您那叫一个魁梧
所谓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您在我心里就想一座山
宽厚、幽深、耐人追寻
看看您的绘画
很有生活气息
每每关注之处,总是对自然、对生活充满深情
我不会画画,所以只说感觉
您的书法
我喜欢隶书
不想有的隶书极尽变化之能事,技术水准也许高了
隶书的味道没了
您的隶书比绘画要好,比行书也好
简净
不炫耀技术,而是在展示一种境界,传统文化中很高的一种境界
特干净,特潇洒
其神韵颇有与汉碑暗合之处
我很喜欢
这才是能在隶书史上立得住的个人风格
我推崇
我期待毛老师在其他书写形式上的突破
您的艺术道路还很长
一定能走的更远
祝福您

061001
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人事劳动局
冯哲
润锋堂
谢谢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10-6-28 17:11

em1em1em1em1

白洋 发表于 2010-6-28 17:11

国典于去年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深造中国画,先生盛名之下仍刻苦学习,真乃我辈榜样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查看完整版本: 全国“农洽会”毛国典书法美术作品展开幕--(高质量评帖免费送作品集 题斋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