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38
02 – 0910 – 10 名称 :花与石 时间 :2009年10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34 X 34公分
载体 :白宣纸 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四号圳风(45厘米长见露狼毫)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这幅小品。首先我用淡墨一笔斜角的勾出石头的外形,然后用淡墨轻快的笔调写出三朵花的位置,再用淡墨蘸半浓墨写树叶,注意树叶是用左右两笔完成一片树叶的形状,待半干时用浓墨写上叶脉。完成树叶后再用淡墨连勾带皴的写出石头上的点苔,待第一层干了,再用淡墨写第二层,第二层还没有干的时候再用较浓的墨写第三层,第三层完全干了之后再用干笔浓墨写第四层。最后用浓墨写花蕊。 2010年3月19日 润南记于香港西贡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40
本帖最后由 润南 于 2010-12-18 21:13 编辑
02 – 0910 – 11名称 :水仙时间 :2009年10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33 X 29.5公分
载体 :半生白宣纸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四号圳风(45厘米长见露狼毫)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这幅小品。好像是不经意之作,只是寥寥数笔,便把水仙花的神态表现出来。临习时我先用较浓的墨蘸一点浓墨,用侧锋先写右面第一片叶子,再用较淡的墨沾较浓的墨写左面第二片,再写左面第一片及右面第二片,然后再写出花梗与花朵;注意一片花瓣及一片叶子是左右两笔来回勾勒,形成一片花瓣及一片树叶。2010年3月19日 润南记于香港西贡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42
02 – 0910 – 12 名称 :鸟与石
时间 :2009年10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33 X 33公分
载体 :仿古宣纸 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狼兼(羊毫) 中号 李小平制笔精锐宜书 (小楷狼毫)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写这幅小鸟与石头的意境与神韻。首先你会发现这幅画很有宁静的感觉,一只小鸟独立在石头上。有人说画龙先画龙身后点睛,我认为写一只动物,应该先点睛,写出牠的神态,如果眼睛未能写好,其他部份也不用浪费时间了。我先从眼睛出发,写出整只鸟在画面上的定位,再从眼睛向其他部份扩展开去;注意八大写鸟除了牠的眼睛,鸟啄,鸟爪外,其他部份都用干笔破锋的写法,所以我用羊狼兼毫,用较干的笔使其锋破,以达致这种羽毛的效果。还有石头是用连勾带皴的松灵笔法写出石头的形态。鸟与石头的用墨只有淡,中,浓三个层次,鸟的翅膀用浓淡的渲染法,而石头是用积墨法。 2009年3月19日润南记于香港西贡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45
02 – 0910 – 13 名称 :鸟与树
时间 :2009年10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33 X 33公分
载体 :仿古宣纸 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狼兼(羊毫) 中号 千枝秀 小楷狼毫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写这幅小鸟与树的意境与神韻。首先你会发现这幅画有很宁静的感觉,一只小鸟独立在树丫上。这幅画先用枯笔写树,与含苞待放的花朵形成强烈的对比,而在树丫上的小鸟,有关画龙需要先点睛的说法,在前面已提过,所以我先从眼睛出发,写出整只鸟在画面上的定位,再从眼睛向其他部份扩展开去;留意这只鸟的眼睛,鸟啄,鸟爪,身形都是用中锋写出来。 2009年3月19日润南记于香港西贡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48
02 – 0910 – 14
名称 :鸟顾盼
时间 :2009年10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33 X 33公分
载体 :半生白宣纸 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狼兼(羊毫)中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写这幅鸟的神态。首先你会发现这幅画很耐人寻味,一只鸟正在向着牠的左后方顾盼着,但不知道是什麽东西。注意八大写这只鸟除了牠的眼睛,鸟啄,鸟爪外,其他部份都用干笔破锋的写法,所以我用羊狼兼毫,用较干的笔使其锋破,以达致这种羽毛的效果。留意这只鸟的形态是用左右来回运笔的方法写成,主要是符合大自然生物的生长形态,还需要一提的是牠的爪是用很简约的隶书笔法,左右四笔写成的。 2010年3月20日 润南记于香港西贡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50
本帖最后由 润南 于 2010-5-2 21:25 编辑
02 – 0910 – 15名称 :鸟,槐树与石
时间 :2009年10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33 X 33公分
载体 :仿古宣纸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狼兼(羊毫)中 四号圳风 (45毫米长见露狼毫)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写这幅作品的意境与神韵。首先观赏者会发现这幅画很有孤寂的感觉,一只鸟孤独的站在一块大石上,旁边屹立着一株干枯了的小槐树。注意八大写这只鸟除了牠的眼睛,鸟啄,鸟爪外,其他部份都用干笔破锋的写法,所以我用羊狼兼毫,中心的狼毫保持笔力的弹性, 而外面一层羊毫有柔软的毛质感。还需要留意的是这只鸟的形态是用左右来回运笔的方法写成,主要是符合大自然生物的生长形态。石头与树也是用狼毫枯笔写成,留意槐树是用中锋不断的调节笔锋写成的。2010年3月20日 润南记于香港西贡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52
本帖最后由 润南 于 2010-5-2 21:29 编辑
2.1 – 1001 – 01名称 : 梅花
时间 :2010年1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纵23 X 横34公分
载体 :半生白宣纸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四号圳风 (45毫米长见露狼毫)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写这幅梅花的神态。这幅作品为写意的作品,留意他是用比较硬的狼毫类的笔,他是把笔锋不断的调整以达致笔毛的中锋状态,使树枝的线条富有力度与弹性,先写主枝及树幹,再写小枝,最后写梅花,梅花也是用同一枝笔来写,用笔很松灵写意。留意这幅梅花的布局很有趣味,一组主枝从画的上面中间向左下伸展,另一枝向右,另一枝向中间延伸,而在下面的两枝小枝,左面的一枝与上面的一枝呼应着,而右面的一枝向右面伸展,以补这部份的空白,而落款就放在中间空白的地方。2010/4/29 润南 记于 北京 东郊书房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0:54
本帖最后由 润南 于 2010-5-6 09:29 编辑
2.1 – 1001 – 02 名称 :菊花与瓶子
时间 :2010年1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纵34.5 X 横23.5公分
载体 :仿古宣纸 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狼兼 中
主题描述 :临习之前,首先慢慢的品味八大写这幅菊花与瓶子的神态。我认这是一幅室内静物写生的作品,一个粗糙的泥瓶,插上一束活泼可爱的小菊花,很有生活的情趣。这幅作品主要分开两个部份来描写,先写花瓶作为整幅作品的定位,花瓶的用笔,先用较淡的墨蘸较浓的墨,用篆书的中锋笔法来写花瓶的轮廓线,先写左面上半部的轮廓线,再写右面上半部的轮廓线,然后再写左下部的轮廓线,再写右下部的轮廓线,瓶底的轮廓线最后写,留意花瓶的轮廓线是一气呵成,用笔是不断调锋,使线条控制在等均的粗度之内;然后写小菊花,小菊花的特征是花形细小,花瓣细密,枝叶茂密,临习的时候需要写出这种感觉来,首先写左面的主枝,用中锋从左上方向花瓶口延伸,主要是顺手,然后用较浓的墨添加小枝,作为花朵与叶子的定位,然后写花朵,花朵用同一枝笔蘸淡墨,从花芯的位置开始,用轻松的笔调,向四方八面,左右来回的钩勒出每一花瓣的轮廓,留意处理花朵的立体感,多个花瓣组成一朵花,三朵花再组成一簇花,再趁小枝的水份还未干透的时候,用轻松跳跃的笔调写上叶子,右面的一簇小菊花用同一种方法处理,完成后再用较浓的墨在每一花瓣上点上花芯;然后再回头用“米点皴”的笔法写瓶子的粗糙的纹理,留意纹理是用不同浓度的墨色由淡到浓,趁着底下一层还未干透的时候叠加上去的。2010/4/29 润南 记于 北京 东郊书房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1:07
本帖最后由 润南 于 2010-5-2 21:35 编辑
恽寿平 没骨法 花鸟小品读后感 1.源流 “没骨法”起源于五代 南唐 徐熙的落墨花派, 赵昌为继起者, 后徐熙之孙徐崇嗣创“没骨花法”, 元,明以后无人传习。而清代恽寿平(1633 – 1690)为继承“没骨法”的代表之一。恽氏曾云:“余与唐匹士研思写生,每论黄筌过于工丽,赵昌未脱刻画,徐熙无径辙可得,殆难取则,惟当精求没骨,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节录自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 恽寿平 中国人民出版社) 2.特征2.1强调不预先用线条勾勒物象的外形,而是用书法的笔法,水墨或色彩直接将物象的形态渲染出来,在一些须要清楚表现轮廓,脉络的地方才用线条来勾勒。2.2有一些没骨法采用比较工整的用笔,有一些是比较随意的用笔,“没骨法”兼有比较工笔与比较写意的用笔,但大多数偏向小写意的笔调与外貌。2.3采用色彩的时候用墨大量减少,重彩与淡彩两种表现方式也有采用。 临摹资料来源 :中国古代名家作品选粹 。恽寿平人民美术出版社
2010/2/9 (春节前五天)润南 记于 西贡 鹿尾村。
润南
发表于 2010-5-2 21:09
2.2 – 1001 – 01 名称 :
萱石图页
时间 :2010年1月
钤 :黄润南印
规格 :纵23.5 X 横34.5公分
载体 :半生白宣纸 墨 :红星墨液
笔 :周秒制笔狼兼 中
主题描述 :此幅本来是一幅设色的作品,我只用淡墨写之,首先用中锋写萱花的主枝,再加小枝;然后用隶法写右边的叶子,留意调锋以写出叶子的弯度,调锋需要自然,不可有勉强的感觉;再用渲染的笔法,淡墨蘸半浓墨写山石的轮廓及纹理,待干后再加山石的皴纹;最后写花朵与左面的两片叶子。 2010/4/30 润南 记于 北京 东郊书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