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月相赠
发表于 2010-4-26 15:42
em2em2
别墨
发表于 2010-4-26 17:57
内容翔实充实,是学习好资料,学习了,摘录了,保存了。
一毛
发表于 2010-4-26 22:57
首先祝贺老乡的书艺大进!
虞老师书法诸体皆擅得力于扎实而深厚的功底。长期的功夫锤炼是和他对一种典雅书风的追求结合在一起的。我特别喜爱先生的隶书,因为先生隶书作品,集众家之长,浑朴高古,空灵清远,姿态优美,韵致生动,有舒展灵动的气度,有骠悍、矫健,阳刚式的美,收放有致;有独特的笔法,竖、撇、捺各具姿态,因此雄浑苍茫,臻于化境,凝重深厚,如折钗股、如锥画沙,圆涩厚重,从而使线条更加生动,作品虽以传统中锋圆笔为主,却不拘泥于中锋和“无垂不缩,无往不收”的常规,往往入笔即行,收笔即出,随意写来,多是露锋,加之熟练地运用笔墨和飞白及涩笔技巧,因而转折处方圆互见,使得点画更加洒脱而凝练,朴茂而天真,而撇捺之笔复具北碑之形态。向老乡学习!求赠书学习藏之。地址:江苏省大丰市第三小学张德祥224100
xiejichang
发表于 2010-4-27 13:44
《对话书坛》栏目已经推出几期了,每次对话的书家都是书法理论与实践的佼佼者,通过与他们的对话,让网友了解了书家的所历、所思、所想,读来让人受益非浅。感谢书艺公社!虞晓勇先生是当代才情、学养厚、功力深的学者型青年书家,先生学养深厚,妙语连珠,令人钦佩。此次对话虞晓勇先生,让我们了解到了虞晓勇博士他关于书法教育、书法临摹与创作的见解,精彩! 非常欣赏虞晓勇先生对于书法临摹与创作的阐述,让人读之即明,品之余味绵长,如:——临摹的过程中,我们学到的是古代流传下来的“成法”,以及不同时期古人对这些“成法”的灵活运用,前者是“法”与“技”,后者是“艺”与“道”。——如果以人的生命体作譬,人的“形神”如何分离?相应而言,面对一件有“灵魂”的经典法书,我们的临摹又如何才能做到有“神”(意)而无“形”呢?——对于创作,我重其“作”,所谓“作”者,指的是你有自己的发明,别人能从作品中感受到你的审美追求与艺术个性,所以我有一个执着的观点:没有书美的感觉与拿笔的冲动,你最好不要写字。虞晓勇先生少年学书,躬耕不辍,师法众家,以楷书和隶书见长,其书简静平和,沉穆谨严。他的楷书作品平正稳健而不显呆板,端庄流丽而不显单薄,不温不火,不激不厉。作品通篇气息通畅,冲淡平和。作品的风格是作者心态的直接反映。只有那些摒除浮躁、抛弃功利、了无杂念之人,才能写出平淡自然的作品。虞晓勇先生作品有如此境界,在当今浮躁的社会是难能可贵的。他的隶书最为精彩,笔笔沉着,无一笔怯弱。结字宽卓疏朗,意趣纵横,豪迈高旷,寓自由于规范,藏精微于磅礴;颠而不怪,狂而不张。在整齐中求变化,或夸张部分点画,或把结体正斜交错、大小搭配,使整个章法充满生动感。在秀丽、雅致、恬淡中表现其运笔的畅达与精致,于朴实中时见灵秀之气,展示给人的是一种自然与率真。愿虞晓勇先生书路越走越宽,越走越远!求作品集一册学习,谢谢!!
132500吉林省蛟河市实验小学谢吉昌电话:13894282599
龟兔赛跑
发表于 2010-4-27 14:45
em1em1em1em1
王坡居士
发表于 2010-4-27 19:19
当下,如果给书法作者归类的话,至少可分为三种:一种是功力型,他们的传统功
力的扎实程度让人吃惊,但在创作能力上却有些薄弱;一种属于才情型,一看作品便知才华横溢,很有艺术感觉,但对传统把握不够,在创作上显得力不从心;还有
一种是介于二者之间的,既有深厚的功力,又有极高的悟性。通过我对虞晓勇先生网上资料的了解,他是属于这一类型的。综观虞晓勇先生各体书作,既各具一定风貌,又相互融会、渗
透,而且整体的格调非常统一、非常高雅,这是一个亮点,也是相当不易的。
单就隶书作品而言,首先,虞晓勇先生取法是宽博的,涉及了诸多汉碑经典和汉简书法,同时又受到北魏墓志的影响,面貌多样而不杂乱无章,这是经过长期研习之
后进行合理取舍的结果;其次,在视觉效果上,包括章法、结字、用笔、用墨等方面,既表现出了传统元素,又明显地表现了现代的审美趣味,尤其是在隶书的形式
构成上动了很多脑筋,打破惯用之法,又有一些新发展。此外,这些作品又不同程度地体现了虞晓勇先生的文化修养。现在我们常说要书家学者化,加强书法家的文化内涵
是非常必要的,但必须是在解决了技法问题的基础上再学者化,方可成就。有很多学问家不能称之为书法家,因为他们的书法技法问题没有解决。书法家可以是学问
家,但学问家不一定是书法家。
虞晓勇先生走上的书路传统而稳健,看得出他在这条路上正阔步向前。让我们祝他百尺竿头,更上一层楼!
请赐作品集欣赏、学习,并烦请题”三勤堂“斋号,多谢!
030006
山西太原市坞城路51号绿军苑东海楼1——602号
王冰专
于立虎
发表于 2010-4-28 13:34
品读之中。。。。。。
长劲
发表于 2010-4-28 13:47
回复 40# 网站编辑
隶书写的好em1
奇光
发表于 2010-4-29 14:18
循绳墨而不颇
得遒秀其自然
虞先生从小就习书法,童子功深厚,并在父亲指点下从唐碑(颜真卿)入手,推向魏汉,再学二王,明清大家也皆力学之。其步可循,自然入古而不俗。其书法有遒劲、刚健、隽秀之姿。我甚喜隶书,更佩服虞先生的隶书。其隶书走精严洗练、方正森然之路,这路隶书没有深入理解笔法,很容易落入俗套。而虞先生长期与《礼器》、《曹全》和方正《张迁》等诸汉碑为友,靠对书法元素敏锐的理解自然入古而不俗。方圆用笔中不滑、不作,笔笔涩,笔笔留,自然发力中蕴含湿润、灵动之感更难能可贵。在雅俗境界中多些拙味,工拙参悟中达到熟后生境界。(与之共勉) 通讯地址:天津市宝坻区新安镇一中 吴新宇 301825联系电话:13212203766。
网站编辑
发表于 2010-4-30 00:10
本帖最后由 网站编辑 于 2010-4-30 00:17 编辑
公告栏
受虞曉勇先生委托,对诸位网友的支持表示感谢!
优秀回帖赠书活动现已揭晓.按计划准备评出20名优秀回帖网友,因本次回帖发言者非常踊跃,网站征得虞晓勇先生同意后,决定再增评10名优秀回帖者,全部名单如下:
徐 卓王 嵩 罗 禹 寿建刚 李晓冬 何世杰郭汉卿 皮幸军谢吉昌 曹彭诚 罗 明余立雄 谭洪俊朱凌云 江智猛 郝善勇 李 玮 寿建刚 李晓冬 李武相 王 帆 温启方 张德祥王冰专 吴新宇
冯春宝 李世洪 杨军民 李晓辉 李 平以上网友的获赠作品集自公布后本网站将立刻寄出.再次感谢诸位网友的支持!祝福大家万事如意!
书艺公社
2010年4月30日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