弓长口鸟 发表于 2010-4-15 15:59

本帖最后由 弓长口鸟 于 2010-4-15 16:04 编辑

         厚积薄发渐成大家
                ——拜读杨昌刚先生书作有感

   杨昌刚先生是当代书坛优秀的实力派书家,其书法无论形式还是内容,都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颇具创作实力和才情的书家,显示出其扎实的传统功力和雄厚的创作实力和能力。杨昌刚先生是一个致力于深入研习传统书法风格的书家,其书法涉六朝碑版,追秦简汉隶,攻晋唐遗墨,学明清诸家,可以说诸体皆能,诸体皆善。我尤其喜欢欣赏杨昌刚先生的行草书,其笔法娴熟,格调高雅,不激不厉,凌空飞动的笔势,精美典雅的笔意,自然流畅,信手拈来,潇洒自如而却又不失“二王”之法度,筋骨相应,气息纯正,远离浮躁,养眼养性,其作品笔划浑厚和坚实,章法变而贯,俊逸之气、雄秀之气、书卷之气扑面而来,真可谓,如饮美酒,味淳而弥久;如沐春风,意深而悠远;扎实的传统功力及自我性情表现的淋漓尽致。细品之,其用笔提按迅疾、使转自如;线条质感把控的厚实而又灵动,极富弹性、极富层次感、极富生命力;其结字错落有致,驾轻就熟;用墨枯润相间、浓淡相宜;章法安排不拘一泥,有意时又随意,无法中不离法,出新意于法度中,自然天成。
    作为贵州书坛的领军人物,杨先生在担任繁重的行政事务的同时,一直孜孜不倦的追求书法艺术,并且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令我十分敬佩,反复品赏、玩味,可以说是赏心悦目,回味无穷!
    顺祝先生在今后的书艺道路上更上层楼!
    若能惠赠墨宝学习,当幸莫大焉!
            730030   甘肃兰州市城关区甘南路384号4单元303室   张鸣

大漠散人 发表于 2010-4-15 18:02

尤喜杨昌刚老师小行草,入古、味纯、功深、精到、耐看。

山东省微山县七五煤矿教育科(277606)曹亚伟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0-4-15 21:15

祝贺杨昌刚先生书法展览成功!!em1 em1
杨昌刚先生篆、隶、楷、行、草皆能。观杨昌刚先生书法作品俊美严整而不拘谨,清新豪健而不俗媚。用笔既遒劲沉稳,刚健有力,又轻盈飘洒,纵跃自如,富于变化,从容熟练,显示出其书法艺术的深湛功力。其书法,以行草见长,其行草书师宗“二王”,兼涉王铎,米芾、董其昌等明清诸家。其草书运笔飞动,粗细起伏带有颤动的韵律,字与字之间有所引带,行与行之间相互参差,作品呈现出奇逸狂放的态势。他的作品凸显出的是鲜明的时代特色,有着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如乱石铺街、大小避让,错落有致、顾盼生姿,洒脱淋漓、神采飞扬。傅青主的书学思想在杨昌刚先生笔下得到了很好的诠释。他用笔大胆果断、痛快舒畅,横扫竖抹、锋颖杀纸,率真天然而很少飘浮油滑之笔。杨昌刚先生作书,是性情所致,一气呵成,不拖泥带水,不故弄玄虚,他的笔下体现出的是超常的灵性与对书法独特的感悟力。我们有理由相信,假以时日,杨昌刚先生的书法艺术定会更加精纯、更加丰满也更有深度。
我喜欢其书法,如能获赠杨老师的墨宝近距离学习,不胜感激!!!{:1_193:} {:1_193:}
330800江西省高安市第五小学皮幸军

江智猛 发表于 2010-4-17 20:43

浅评杨昌刚老师书法作品:

本帖最后由 江智猛 于 2010-4-17 20:49 编辑

跌宕神逸   雄浑大气
                                                                                                                              ————观杨昌刚先生书法网络展有感
                                                                                                                                                         江智猛
                      印江自古文风昌盛,书法文化底蕴深厚。明中叶迄清,印江中进士有十人,举人近百名,贡生、监生、生员(秀才)则不下千余人。村村寨寨几乎都有“有功名”人家。因而写得一手好字成了读书人科考就业和取得社会声誉的敲门砖。出现了不少书法世家和不同时代的书法家群体,形成了印江书法的传统。到清代印江书坛上更是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王道行、周以湘、潘登云、严寅亮四大家,其中又以因题写“颐和园”匾额的书法状元严寅亮最为有名,严寅亮博学多才,尤善长书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颐和园建成,慈禧太后广为征书“颐和园”匾额,独赏剩庵富厚之墨,并赐给“宸赏”印章。从此,剩庵威震海内外,名扬天下。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在全国著名书法家魏宇平、王峙苍等老一辈书法家的影响带动下,印江县内爱书法、学书法蔚然成风。1989年6月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别名下被誉为“书法之乡”,2002年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书法艺术之乡”。杨昌刚先生就是在这块灵异深厚、文化博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出类拔萃的一位中青年书法家。他从小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书法,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嗜好和天赋,其少年有志,日课不辍,自学成才,终于成为六十年代贵州书家的代表性人物。
                     “精妙之至缘于其学识、修养及精神气质。”从杨昌刚主席书法作品中可以窥见他刻苦学习、博采众长、花样多变、造诣精深,具有扎实的书学功力。再加上广学各家,博览著名碑刻,在吸取前人精华的同时,食古而化,具有超尘出世的气派、深邃隽永的内涵、扛鼎拔山的力度、刚健凝重的风格、酣畅遒密的墨韵等艺术特点,使其形成了不同流俗、方圆并用,行、隶、草、篆各体兼能的个性强烈、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初由唐楷、魏碑入手,继攻行草。他临研《张黑女》,着意笔意婉润、俊丽苍茫的风格;研习《宣示表》,吸纳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美质;浸淫《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一直到《书谱》、《蜀素帖》……历代大师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王觉斯、董其昌、傅山等深深影响了他。杨师下功尤勤兼涉多体,最初深浸楷、行字体,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一个雅致敦厚的基础。尔后进一步研习隶书,对《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碑帖长期学习。后又对篆书法帖心追手摹,功力日深。而且他在研习传统、对古代经典做足功夫的同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走得进去也出得来,他经常会把崭新的、独立的思辨融入创作,在结构处理和章法布白上,每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不时地对比分析;在了解了古代书法源流与当今发展趋势之后,又会较为准确地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稳稳地走下去。从他目前的创作情况来看,他在行草书创作上的成绩最为突出。杨主席早年的行草书主要得力于颜真卿,在崇尚浑厚肆意的民间书风的同时,他对米芾、董其昌也有着独到的体悟。近年来,他对王铎、傅山的书法用力甚勤,每日不倦,得其笔意。由于他的审美取向和自身性情又与王铎、傅山融洽无间,故而对其书法的认识更进一步,使其创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有着开阔的眼界,学王铎却又并非拘泥于王铎,我们从网络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其书存在刻意安排的痕迹,进而在内心深处对书法产生了新的理解。吃透王铎书法的深层内蕴,从学王铎上溯到学二王,尤其关注和锤炼着王羲之的笔法、字法和章法。从实临到意会,他朝夕与古人为伍,和经典对话。晋韵、唐法、宋意、明态,“唯恐笔下无古人”。
                     杨昌刚先生的各体书法尚趣颇多,又不失法度能打破传统书法四平八稳的结字法,故意在字的搭配上造成险峻峭拔之势,拓宽横向,缩短纵向,质朴古雅;强调笔划长短不一,部首与部身高低大小有异,时合时离,时欹时正,姿态新颖。于字的斜正中,求得整体结构的稳定。下笔运用的速度较缓,线条苍茫朴厚,自然产生生拙之感;并且融入古文字和金文的笔法,自然流畅,使人耳目一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手法。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取法晋唐,用笔生辣,点画峻折、浑厚,以顿驻为涵容,结字奇崛,夸张得体。在表现结构上,大胆突破字内的结体所占空间的常规比例,写成下宽上窄,下松上紧,有时用最后一笔来调节字的比重,起到了支撑和平衡作用。其体势开张,跌宕起伏,变化奇险。在布局上,横纵开势、自由挥度。横势上使之拉开行距,在行与行之间跳动着音乐的韵律感;纵势上亦极讲究呼应,承上启下,气韵生动,如江流入海,一泻千里。体势奇险,字形欹侧,略取斜势,并重视字内空间的分割,每写一字,必以险而为之,极力打破其平衡的空间概念,造成一种奇险的境界,更耐人寻味的是其书之结体能险中求稳,奇而不怪,穿插争让,错落有致,使人读来字字新奇,但又赏心悦目。在章法上,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把一行字贯穿成一条气韵生动的纵向空间、行间宽畅,但宽不空虚,字距紧密,行距疏旷,字字得所,行行分明,疏密对比强烈,有着刚中带柔的韵味,通幅质朴精丽,削厉归于雅静,不期高远而自高远,无墨处均成妙境。在用笔上,他的用笔洒脱凝炼、苍劝挺拔、酣畅遒密,如老树著花,每一点、每一横、每一捺,有俯仰立卧、欹正敛张之态,起伏跌宕,其中在用笔上方折深沉,点画波磔,停顿明显,画短意长,表现了一种苍古挺拔的笔势,真如“古松盘绕,自然缤纷”。他书法点画以方圆并用,间或掺入篆隶之笔意,有的象刀削斧斫,风骨峭然,劲挺爽利;有的如万年枯藤,沉郁苍劲,稳健凝练,充满着古拙之趣。他的每幅书法作品在竖式、书体上充满着趣味化、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审美倾向,寓动于静,古朴峭厉,精严雅致,连贯朴茂,深稳超脱,优游萧散。整幅作品倏而清墨轻提,倏而浓墨重按,忽而徐缓,忽而疾捷,显示出一种富有韵律的美感。他以方圆结合的圆润美畅之笔,营造一个古雅经典、近乎完美的艺术空间,营造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意在内蕴,格调高超。他不把书法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把握书法本质的再创造。一位哲人说过:“艺术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在不断创造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当代书法热热闹闹近三十年。如果寻找关键词应该是朦胧摸索期——兴奋狂躁期——整合回归期。书法就其类别而言,有经典书法与民间书法之别(但是没有褒贬之分)。翻开六朝墓志铭,许多民间的佚名书家袒露了他们无以伦比的天才。细看敦煌的民间写经残卷,又有多少来自名家之手?因此,书坛上的流行书风,学院派书风,广西现象,智性书法,新古典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杨昌刚先生的书法作品介乎传统经典与民间书风的夹缝,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
                  “艰难玉汝、实至名归”,杨昌刚先生篆、隶、楷、行草皆能,尤其以行草最为夺目。是非专业、科班出身而又具有专业书家素养、功力的才气型书家。成为贵州书坛的领头羊与组织者。汉代哲人杨雄说过,“书心画也”。历代对书法品评把“字如其人”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灿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朴实是杨先生的为人为事写照。我们虽然素未平生,但从一些报道中可以了解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容淡雅、品位平淡的形象。如斯,王老师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语言形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每一步的探索实践,也就相应地成为个人艺术经验的积累和叠加。杨师既能深谙古法,又能推陈出新;既能汲取名家之精髓,又能融纳自身之理念;转益多师、师道自然、终成其就,在当今书坛卓然擎帜。
            
               祝杨昌刚老师书法网展圆满成功!无缘拜谒先生,实为憾事,拜求作品一幅、作品集一本,励学究习,敬请遂成!
评论作者通联见下方: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0596—6588588
详细地址:363100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九二0路114号

江智猛 发表于 2010-4-17 20:50

浅评杨昌刚老师书法作品:

本帖最后由 江智猛 于 2010-4-17 20:52 编辑

跌 宕神逸   雄浑大气
                                                                                                                                                      ————观杨昌刚先生书法网络展有感
                                                                                                                                                                                             江智猛
                        印江自古文风昌盛,书法文化底蕴深厚。明中叶迄清,印江中进士有十人,举人近百名,贡生、监生、生员(秀才)则不下千余人。村村寨寨几乎都有“有功名”人家。因而写得一手好字成了读书人科考就业和取得社会声誉的敲门砖。出现了不少书法世家和不同时代的书法家群体,形成了印江书法的传统。到清代印江书坛上更是名家辈出,最著名的有王道行、周以湘、潘登云、严寅亮四大家,其中又以因题写“颐和园”匾额的书法状元严寅亮最为有名,严寅亮博学多才,尤善长书法。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颐和园建成,慈禧太后广为征书“颐和园”匾额,独赏剩庵富厚之墨,并赐给“宸赏”印章。从此,剩庵威震海内外,名扬天下。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在全国著名书法家魏宇平、王峙苍等老一辈书法家的影响带动下,印江县内爱书法、学书法蔚然成风。1989年6月在全国少数民族自治县的别名下被誉为“书法之乡”,2002年2月,省人民政府批准命名为“书法艺术之乡”。杨昌刚先生就是在这块灵异深厚、文化博大的土地上成长起来的出类拔萃的一位中青年书法家。他从小就与书法艺术结下了不解之缘。对于书法,他有着与生俱来的嗜好和天赋,其少年有志,日课不辍,自学成才,终于成为六十年代贵州书家的代表性人物。
                     “精妙之至缘于其学识、修养及精神气质。”从杨昌刚主席书法作品中可以窥见他刻苦学习、博采众长、花样多变、造诣精深,具有扎实的书学功力。再加上广学各家,博览著名碑刻,在吸取前人精华的同时,食古而化,具有超尘出世的气派、深邃隽永的内涵、扛鼎拔山的力度、刚健凝重的风格、酣畅遒密的墨韵等艺术特点,使其形成了不同流俗、方圆并用,行、隶、草、篆各体兼能的个性强烈、标新立异、开拓创新的书法艺术风格。他走着一条恪守传统正脉的路。初由唐楷、魏碑入手,继攻行草。他临研《张黑女》,着意笔意婉润、俊丽苍茫的风格;研习《宣示表》,吸纳幽深无际、古雅有余的美质;浸淫《兰亭序》、《圣教序》、《黄庭经》、《乐毅论》、《洛神赋十三行》一直到《书谱》、《蜀素帖》……历代大师王羲之、颜真卿、苏东坡、黄山谷、米南宫、王觉斯、董其昌、傅山等深深影响了他。杨师下功尤勤兼涉多体,最初深浸楷、行字体,为他后来的艺术创作打下了一个雅致敦厚的基础。尔后进一步研习隶书,对《张迁碑》《礼器碑》《石门颂》等碑帖长期学习。后又对篆书法帖心追手摹,功力日深。而且他在研习传统、对古代经典做足功夫的同时,并没有拘泥于传统而是走得进去也出得来,他经常会把崭新的、独立的思辨融入创作,在结构处理和章法布白上,每每给人耳目一新之感,正所谓“不薄今人爱古人”。在深入传统的过程中,不时地对比分析;在了解了古代书法源流与当今发展趋势之后,又会较为准确地找一条适合自己发展的路子,稳稳地走下去。从他目前的创作情况来看,他在行草书创作上的成绩最为突出。杨主席早年的行草书主要得力于颜真卿,在崇尚浑厚肆意的民间书风的同时,他对米芾、董其昌也有着独到的体悟。近年来,他对王铎、傅山的书法用力甚勤,每日不倦,得其笔意。由于他的审美取向和自身性情又与王铎、傅山融洽无间,故而对其书法的认识更进一步,使其创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他有着开阔的眼界,学王铎却又并非拘泥于王铎,我们从网络书法作品中可以发现其书存在刻意安排的痕迹,进而在内心深处对书法产生了新的理解。吃透王铎书法的深层内蕴,从学王铎上溯到学二王,尤其关注和锤炼着王羲之的笔法、字法和章法。从实临到意会,他朝夕与古人为伍,和经典对话。晋韵、唐法、宋意、明态,“唯恐笔下无古人”。
                     杨昌刚先生的各体书法尚趣颇多,又不失法度能打破传统书法四平八稳的结字法,故意在字的搭配上造成险峻峭拔之势,拓宽横向,缩短纵向,质朴古雅;强调笔划长短不一,部首与部身高低大小有异,时合时离,时欹时正,姿态新颖。于字的斜正中,求得整体结构的稳定。下笔运用的速度较缓,线条苍茫朴厚,自然产生生拙之感;并且融入古文字和金文的笔法,自然流畅,使人耳目一新,丰富了书法的表现手法。特别是他的行草书取法晋唐,用笔生辣,点画峻折、浑厚,以顿驻为涵容,结字奇崛,夸张得体。在表现结构上,大胆突破字内的结体所占空间的常规比例,写成下宽上窄,下松上紧,有时用最后一笔来调节字的比重,起到了支撑和平衡作用。其体势开张,跌宕起伏,变化奇险。在布局上,横纵开势、自由挥度。横势上使之拉开行距,在行与行之间跳动着音乐的韵律感;纵势上亦极讲究呼应,承上启下,气韵生动,如江流入海,一泻千里。体势奇险,字形欹侧,略取斜势,并重视字内空间的分割,每写一字,必以险而为之,极力打破其平衡的空间概念,造成一种奇险的境界,更耐人寻味的是其书之结体能险中求稳,奇而不怪,穿插争让,错落有致,使人读来字字新奇,但又赏心悦目。在章法上,利用字与字之间的呼应关系,把一行字贯穿成一条气韵生动的纵向空间、行间宽畅,但宽不空虚,字距紧密,行距疏旷,字字得所,行行分明,疏密对比强烈,有着刚中带柔的韵味,通幅质朴精丽,削厉归于雅静,不期高远而自高远,无墨处均成妙境。在用笔上,他的用笔洒脱凝炼、苍劝挺拔、酣畅遒密,如老树著花,每一点、每一横、每一捺,有俯仰立卧、欹正敛张之态,起伏跌宕,其中在用笔上方折深沉,点画波磔,停顿明显,画短意长,表现了一种苍古挺拔的笔势,真如“古松盘绕,自然缤纷”。他书法点画以方圆并用,间或掺入篆隶之笔意,有的象刀削斧斫,风骨峭然,劲挺爽利;有的如万年枯藤,沉郁苍劲,稳健凝练,充满着古拙之趣。他的每幅书法作品在竖式、书体上充满着趣味化、个性化和独特性的审美倾向,寓动于静,古朴峭厉,精严雅致,连贯朴茂,深稳超脱,优游萧散。整幅作品倏而清墨轻提,倏而浓墨重按,忽而徐缓,忽而疾捷,显示出一种富有韵律的美感。他以方圆结合的圆润美畅之笔,营造一个古雅经典、近乎完美的艺术空间,营造属于自我的完整、饱满的艺术语言与视觉图式。意在内蕴,格调高超。他不把书法当作重复古典的躯壳或符号,而是倾注一种对艺术的终极关怀,贯注一种生命力的表现,是把握书法本质的再创造。一位哲人说过:“艺术创造的同时也创造了艺术家自己,艺术家在不断创造中充分表现自己的生命,创造的过程也就是自我完善的过程。” 当代书法热热闹闹近三十年。如果寻找关键词应该是朦胧摸索期——兴奋狂躁期——整合回归期。书法就其类别而言,有经典书法与民间书法之别(但是没有褒贬之分)。翻开六朝墓志铭,许多民间的佚名书家袒露了他们无以伦比的天才。细看敦煌的民间写经残卷,又有多少来自名家之手?因此,书坛上的流行书风,学院派书风,广西现象,智性书法,新古典主义等等不一而足也就不必大惊小怪了。杨昌刚先生的书法作品介乎传统经典与民间书风的夹缝,进一步海阔天空,退一步风平浪静。
                  “艰难玉汝、实至名归”,杨昌刚先生篆、隶、楷、行草皆能,尤其以行草最为夺目。是非专业、科班出身而又具有专业书家素养、功力的才气型书家。成为贵州书坛的领头羊与组织者。汉代哲人杨雄说过,“书心画也”。历代对书法品评把“字如其人”作为一条重要的标准,所谓“字如其人”即是“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灿烂之极归于平淡”,平淡朴实是杨先生的为人为事写照。我们虽然素未平生,但从一些报道中可以了解他那平易近人、和蔼可亲、从容淡雅、品位平淡的形象。如斯,王老师在探索和学习的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语言形式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每一步的探索实践,也就相应地成为个人艺术经验的积累和叠加。杨师既能深谙古法,又能推陈出新;既能汲取名家之精髓,又能融纳自身之理念;转益多师、师道自然、终成其就,在当今书坛卓然擎帜。
            
               祝杨昌刚老师书法网展圆满成功!无缘拜谒先生,实为憾事,拜求作品一幅、作品集一本,励学究习,敬请遂成!
评论作者通联见下方:

                江智猛,福建省龙海市文体局副局长、 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福建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龙海市诗词学会会长。
电话:139601298680596—6588588
详细地址:363100福建省龙海市石码镇九二0路114号

湘仔 发表于 2010-4-18 19:58

em14em14em14

湘仔 发表于 2010-4-18 19:58

em27em27em27

湘仔 发表于 2010-4-18 19:58

em11em11em11

煮墨斋主 发表于 2010-4-19 16:21

em1em1

唐玖亮 发表于 2010-4-20 09:17

怀着一种激动的心看完了杨老师的书展。见字如见人。潇洒、大胆、奔放的书作和杨老师联系一起。我是在交通杯书展中在酒店包房和杨老师见面和交流。当时甚感荣幸。这次见了老师的作品,实在养眼。
   从作品中看出杨老师功底深厚、眼界甚宽。作品中体现传统碑帖多多。二王、王铎、明清系列的行、草、篆、
隶、楷皆有涉猎。从中有杨老对书法的执着和追求。
   全部作品我觉得档次高、眼界宽。我更喜欢小楷作品,碑味十足,笔法精到,也是我学习的典范。行草书我个人认为在转折处圆笔稍多了一点点。在变化上再丰富一些。其它我就觉得全部是完美的了。
   说得不对,请杨老师多包涵!!!甚念!玖亮顿首!!
   
贵州省绥阳县温泉中学   唐玖亮   邮编:563300   电话:15908525611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查看完整版本: 贵州-杨昌刚书法网络展(诚恳评论者赠1.5平尺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