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平 发表于 2010-3-1 16:30

首获“兰亭奖”的陇原骄子:记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李鼎峰

本帖最后由 李安平 于 2010-3-1 16:41 编辑

首获“兰亭奖”的陇原骄子
         ——记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李鼎峰

李安平
    2009年12月27日。河南平顶山会议中心。在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的颁奖晚会上,我市文化馆副研究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李鼎峰先生荣获了中国书法兰亭奖书法教育三等奖。
    中国书法“兰亭奖”是由中宣部批准、中国文联和中国书法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书法最高奖,奖项以书圣王羲之被誉之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命名,和“茅盾文学奖”同一级别,是我国授予在书法艺术创作、理论研究、书法教育、编辑出版等领域有重大成就和突出贡献的书法家、书法理论家、书法教育家和书法工作者的最高奖项和最高荣誉。李鼎峰是我省唯一获得“兰亭奖”的书法家,他实现了甘肃书法在兰亭奖等级奖中零的突破,也实现了甘肃书法在兰亭奖书法教育奖中零的突破。

苦难岁月中与书法结缘
   
需要把时光倒流到1966年。那一年,李鼎峰和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在巨大的**暗流的涌动下,开始了他苦难人生的艰辛挣扎。
   那时,他刚上初中。在弥天的**厄运面前,学校停课,造反、串联、大字报淹没了一切。别的孩子揣上5元钱,戴上红袖章,背上黄背包,就能到西安、兰州、北京等地去串联了。对于李鼎峰来说,这一切都与他无缘。一则家境贫困,拿不出5元钱;二则严重的类风湿病制约了他的行动自由。
   同学都走了。空荡荡的校园里,孤独的李鼎峰拿着毛笔,在废报纸上不停的练字。志士嗟日短,不知不觉一两年过去了,等到**同学返校,校园那些大字报、大幅标语和黑板报几乎都是他的手笔。无限的**需求给了他无限的书写空间,也为他日后走上书法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6岁那年,李鼎峰人生的红色警报拉响了。由于从小居住潮湿窑洞和风寒侵袭,他的髋关节炎初夏急性发作,卧床不起,常常疼的彻夜难眠。因家兄两年前患同样疾病,送地区医院诊治不愈后,他出外求医的大门就被紧紧的关闭了。家困无援,他每日只能靠口服两片安乃近解热镇痛。看着自己的青春年华就这样定格了,他自己绝不甘心。
   凭着坚强的意志,他忍痛爬在床上练字,咬牙强行下床艰难行走。他坚信自己不是一个多余的人,不会成为家里人的累赘。
   大约半年过后,他又重新站起来了。他知道,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是上苍的恩赐,是父母的关照,也是自己坚强意志战胜疾病的结果。从那之后,在他年幼的心灵中第一次树起了与病魔抗争的必胜信念。
   高中毕业回乡,是农业学大寨的高潮阶段。当时为营造浓厚的**风气,田埂、山坡、墙壁上到处都要刷写**标语。他这个闻名乡村的小写家自然成了闲不住的大忙人。山作纸,水为墨,广阔天地又成为他书不完、写不尽的用才之地。
   命运将病魔降灾于他的同时,也把机遇降临了他。凭着一手好字,李鼎峰被抽调到大队文艺宣传队,书写标语和誊写蜡版,后又当上了社请教师。在村学里,除教课之外还常要为学生写仿格。从那时起,他开始临写唐楷,开始了严格意义上的书法学习。

书法改变了人生命运

   1974年,十年文革即将接近尾声。动荡的一切又在悄悄地恢复它固有的宁静和本来的秩序。
   那一年的夏天,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向大队干部递交了一份上大学的申请书,那时还是推荐上大学的年代,人际关系重于一切,对于家境贫寒、性格内向的李鼎峰来说,他没有这个优势。但他手写的申请自传书上漂亮的字迹却意外的震惊了当时包队的工作组长和师范负责招生的张老师,爱字重才的张老师还口头答应,凭他这手字,将来就能留校当教导干事。面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和窘迫的家境,李鼎峰服从了命运的安排。
   师范求学期间,文革的残风败絮还在笼罩校园,“评水浒”、“反击右倾翻案风”、“基本路线教育”等**不时地冲击着正常的教学秩序。校外广场、校园墙壁、黑板报刊都是必然的**宣传领域,也理所当然地又成了他大显身手之地。
两年师范生活匆匆而过。望眼欲穿的毕业分配竟然变成了荒谬的“社来社去”,红头文件规定:当年师范毕业生不参加分配,全部返乡归田回农村。“学白上了,书白念了,时光白白耽搁了。”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他做梦也没想到机遇又一次悄然无声地等待着这位有才之士的到来。回乡后,脚跟还未落稳,就被县文化馆抽调去办农业学大寨展览。他自幼梦寐以求的理想,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实现了,真是东方不亮、西方亮。有了理想的工作环境,犹如鱼得水。办专栏、学摄影、搞辅导整日忙得不亦乐乎。如果说工作和爱好高度统一是有志者最大幸福的话,此刻的李鼎峰觉得他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用书法与病魔抗争

   自16岁那年他的类风湿病急性发作,缺医少药耽误了早期治疗的先机转化为慢性疾病后,病情日趋加重,常常疼的彻夜难眠,行走也越来越困难。1979年,他到庆阳二院(当时有北京天坛医院下放的教授),经专家确诊,他患的是强直性脊柱炎。专家说,这种病是国际医学难题,无法治愈。1984年,他又到西安市第五人民医院求诊,这是一家专门治疗风湿病的医院,在全国有很大的影响。求诊结果,令他大失所望。心灰意冷,苦闷之极,他一人在西安街头漫无目的的游荡。无奈之中走进书店,买了一本《风湿和类风湿性关节炎》,仔细查阅后得知,强直性脊柱炎是世界性医学难题,少则20年,多则25年,瘫痪卧床已成定论。当时他内心的痛苦不言而喻。他不相信命运会这么无情的抛弃他。他要抗争,只要有一线希望,就绝不放弃。
   身残者志弥坚。回到家里,他将痛苦埋藏于心,把书法作为精神寄托,借用练字的方式排遣肢体和精神上的痛苦,常常达到忘我的境地。他深知自己的生命已经开始了倒计时,他要与命运抗争,能多活一天就要多写一天。腰腿关节剧疼,站姿写字艰难,就用坐姿。由于疾病的折磨、书写姿势的异常,在短短的两三年之内,他的肩胛、锁骨关节已严重畸变,腰椎强直加重导致腰背弯曲明显加大,行走也越来越困难,走路的姿势也变得越来越难看,加之服用大量的解热镇痛和激素类药物,又导致了严重性的萎缩性胃炎。雪上加霜、恶性循环,他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
1990年,在岳父的劝导下,他开始把气功和书法练习结合起来,慢慢的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实,书法本身就有养生益寿的作用,古今有造诣的书法家长寿者更是不胜枚举。李鼎峰从典籍中找到了更为信服的依据。他决心用书法来战胜病魔。他想,只要能多写一天,就能多活一天,只要能多活一天,就要多写一天。

闻名庆阳大地的魏碑书法大家
   
   李鼎峰是个善于动脑、勤于探索的人,早在七八十年代,他就独自摸索,刻苦钻研,在庆阳地区第一个写出了“新魏书”。 那时还是实用书法的鼎盛时期,这种字体不但给他带来了显赫的名声,也使他的人生出现了又一次的重大转折。1979年在“全区建国30周年美术书法作品展览”中,他写的新魏书对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荣获了书法二等奖(邓博五、马成璋获一等奖)。在当时来说,这已经是至高无上的荣誉了。
      1981年地区群艺馆的老书法家马成璋先生退休,摄影家乔旺堂先生调离,单位需要物色一名身兼二职的书法、摄影干部,凭借他的业务实力,就被择优选调到了地区群艺馆。他曾为《庆阳县志》、《科技信息》、《农业资源志》等书报和一些重要刊物题写了刊头书名,那时没有电脑,陇东报社也常约他写文章标题,不足而立之龄的李鼎峰,已蜚声庆阳书坛,成了庆阳新魏书体的代言人,受到了**的普遍赞誉。
   80年代初,百废俱兴。受十年文革冲击之后的各类艺术已逐渐开始恢复本来面目,书法艺术回归传统的趋势已经清晰可见,李鼎峰清醒的认识到,新魏体虽然刚健有力、美观大方,但从严格意义上讲,还属于实用字的范畴,说到底它和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还是有一定的距离。他在思索新的蜕变之法,准备在临写传统魏碑上下功夫、寻出路。当时很难找到魏碑字帖,后来,一位好心的书友,从火柴厂收购的废纸堆里给他拣出了五本《张猛龙碑》,还是文物出版社的,在当时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他如获至宝,爱不释手,深深地被《张猛龙碑》的艺术风格所打动。从那时起,他就暗下决心要“咬定魏碑不放松”。
长期饱尝疾病折磨的痛苦,砺炼了他顽强的品格意志,自然而然地养成了甘于寂寞的沉静性格。他一头扎进魏碑,矢志不渝,一写就是20多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他遍临了《郑文公》、《泰山金刚经》和《龙门二十品》,碑碣、摩崖、造像、墓志、敦煌经卷轮作日课,潜心研习,临池不辍。“入得深自然出得显”。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他的书法创作在2003年“敦煌杯” 国际书法艺术节中获得了最高奖,被甘肃省政府、中国文联、中国书协授予“敦煌书法百家”称号。后又多次在中国书协举办的首届大字展、冼夫人奖书法大赛、公务员书法展、首届青年美术书法展、文化部群星奖等一系列全国书法大展中入展。获省书协建国50周年和新世纪书法大展三等奖。他的书法艺术又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峰,求教求字者络绎不绝,又一次成为闻名庆阳大地的魏碑书法大家。

低调做人    认真做事

    李鼎峰是庆阳第一个从事书法教育的书法家。由于长期从事文化馆群众文化辅导工作,他根据自己的业务属性,经过反复思考,决定立足本职,在青少年书法培训方面做一些探索尝试。结合自己学习书法的过程,避免后来者少走弯路。从1987年起,他就开始指导自己的孩子和同学的孩子学书法,不到一年多的时间,小孩就能写出像模像样的书法习作了。一传十,逐渐有好几位知心的朋友相继把自己的孩子交给他培养,在他的精心辅导下,这几位学生都在省教委举办的《全省中小学生书法展览》上获了奖,这在文化圈内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十传百,他在庆阳书法教育方面有了名气。
    1998年,庆阳地区一所民办“金城艺术学校”诞生了,开设了广告美术班,他被聘为该校的兼职书法教师。由于管理不善,第二年,金城艺术学校就面临倒闭的困境,欠发工资,好多老师都不来上课了。李鼎峰看到这些农村的孩子求知的欲望很高,不忍心离去,坚持把课上完。不到一年时间,全班的8个学生,都在南京市文化局举办的“第三届南京青少年书法邀请赛”中获得了金、银、铜奖。这一喜讯,又一次震撼了庆阳书法界,工资虽然没拿到,可李鼎峰心里比吃蜜还甜。
从此以后,他就在自己的家里安上课桌,铺上画毡,竖起帖架,摆好砚池,正式开始招生授课了。
    书法学习是第二课堂,都是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时间极为有限,要在短期内学生能有明显的进步,李鼎峰自有一套严格的教学方法,学生写字都必须有标准的姿势,两周之内就可过悬肘关。从基本笔画,偏旁部首,间架结构到章法布局,每个环节他都能细心讲解,耐心示范。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一丝不苟的教学精神,凡是亲临过他教学现场的家长,无一不被他的精神所感动。可以说,家长都是“疑惑而来,叹服而去”。
在开展书法教学的同时,他利用书法教育这一特殊的课堂,始终把“练修养、学做人”贯穿于书法教学的始终。他认为,书法是方法论,绝不能简单的传授写字技法。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文化,它蕴集着中国传统文化神奇的魅力与人文风范,青少年学书法,可以养其性、静其心、励其志、育其恒、修其德、强其能。先明白做人的道理,后学会写字的方法,从根本上提升必需的人文素质。
    天水一名初中学生,沉迷网吧导致辍学。家长无可奈何,将他送回了老家。在叔父的劝导下来到书法班,经过一年的学习,该生对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仅在全国少儿书法展中获得了铜奖,而且戒了网、复了学,该生家长非常感动。
   武警支队的一名干部,在他的指点下,写出了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得到上级领导的赏识,调任省武警总队,现已荣升为处级干部。
    在教学中,他殚精竭虑、孜孜不倦,探寻出了一条“起点高、路子正、入门快、成才早”的书法人才速成之路,为庆阳乃至全省,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书法人才。多年来,他一人办书法培训班50多期。许多学生在国家、省、市级专业书法大展中都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学生卫玮、杨浩奇,20出头的年纪,就先后30多次参加全国书法展,6次获中国书协书法大奖,是我省年纪最小,声绩最高的国家书协会员,成为甘肃书坛之最。在李鼎峰直接教授和间接的影响下,庆阳掀起了魏碑书法热潮,产生了一批在甘肃有影响的魏碑书法家。2001年8月,在文化部主办的第二届“蒲公英奖”评选中,他的学生获得了1金3铜的好成绩。还有数百名学生分别在中日、中韩青少年书法出国展,央视青少年书法大赛及省文化厅、北京、甘肃等书协举办的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获等级奖达千余项,为省、市赢得诸多荣誉,同时也为庆阳书坛培育了阵容强大的后备军。
   20多年过去了,李鼎峰培养的学生有517人次在国家级专业书法展览中获奖;有359人次在省级专业书法展览获奖;有333人次在地市级专业书法展览获奖;获奖总次数达1209人次。他本人也26次被国家、省、市级授予“全国优秀书法教育家”、“全国优秀书法园丁”等荣誉称号;42次荣获国家、省、市级“书法辅导金奖”、 “书法教育突出贡献奖”。2009年12月,在中国文联和中国书协举办的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评选中,又荣获了书法教育三等奖,成为我省登上中国书法艺术最高领奖台的第一人。 他的学生已经遍布全国各地,在书法教学中,他连续创下了庆阳培养书法人才最多、学员获奖全省最多、本人获园丁奖全省最多三个新高。
    在物欲横流、商潮激荡的当下,各式各样的培训班多如牛毛,广告传单铺天盖地,李鼎峰却能甘于寂寞,乐善施教。自从事书法培训至今,没有贴过一张广告,发过一张传单,学生都是口口相传,求学者源源不断。这真是一个奇迹啊!

独具慧眼的书法伯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昌黎的这段话,相信是对师者最形象的概括。其实,在现实生活中,李鼎峰就是这样一位伯乐。
    弟子卫玮是他的同乡邻里,从小患有风湿病,同病相怜,特殊情缘,李鼎峰对这个学生给了很多的关爱。以他的亲身经历,他深知,体质羸弱的卫玮将来不能以力为生,教点书法技艺以备养生。栽培中,他发现卫玮是一个天份很高的书法苗子。在他的指导下,三年时间卫玮就在全国青少年书法大赛中荣获了30多次大奖,书法水平已令****刮目相看了。为了能使卫玮在书法艺术的殿堂里走得更高、更远。于是他扬长避短为卫玮定位人生坐标,又导航把舵为他引领捷足之径。建议将卫玮选送到了四川书法艺术联合学院去深造。在征得卫玮家长同意后,2001年3月,这位17岁的少年踏上了西蜀求书之路。
    另一位得意门生杨浩奇,天资更是聪颖。金城艺术学校解体后辍学,在群艺馆工艺部打工,李鼎峰经常关照这个学生,继续指导他习书练字,并且再三相劝,让他放弃装潢,走书法成才之路。他不厌其烦的几次约见了杨浩奇的母亲,告诉她,杨浩奇是一个难得的书法人才,继续培养,30岁之前一定能成名。并且建议杨浩奇也到四川书法艺术学院去深造。在他多次苦口婆心的劝导下,杨浩奇的母亲终于作出了改变儿子终身命运的决定。两名学生离别时,李鼎峰分别给他们每人借助了一千元学费。
    四川书法艺术联合学院是一所自学考试性质的学校。当时任教的是全国魏隶书法名家何应辉、刘新德、洪厚甜。正是看重这一点,李鼎峰认为,在他教给两位弟子魏碑书法的基础上,再由名师直接点化,定能尽早、尽快成为栋梁之材。不出所料,两位得意门生的进步比他设想的更快,书法创作水平得到了惊人的提高。他教给两位弟子的魏碑书艺也同时得到了各位名师的高度肯定。
   在求学期间,他经常给两个学生写信,打电话,询问学习和生活状况。鼓励他们在求学期间多参加一些中国书协和省书协举办的展览,争取早日取得成绩,为日后发展打好基础。在参加“敦煌杯”等书法大赛时,他知道杨浩奇手中拮据,又主动给他寄去了三百元参赛费。在他的鼓励和帮助下,卫玮和杨浩奇在此次大赛中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上学期间,成都地域潮湿,俩人同时诱发了风湿病,行走困难,他就主动寻找老家行医的大哥,给他们尽快治好了病,保证了按期入学。
    两年的书法学习很快就结束了。卫玮和浩奇从四川归来,在西峰创办了各自的书法工作室,他们师徒三人,在西峰的书法培训阵营中,形成了三足鼎立之势,为庆阳书法艺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贡献着各自的力量。

创造了魏碑书法艺术的第三条审美出路

在书法教学和创作之余,他积极钻研书法理论。书法论文《中国人应写好中国字》、《静心静气学书法》、《论电脑时代的青少年书法教育》分别在《书法导报》、《青少年书法》、《希望月报》发表,被“中国知网”、“中文研究网”等国内著名学术论坛多次引用为第一参考文献。
在个人艺术追求上,几十年来,李鼎峰把自己的目标始终锁定在魏碑上。经过几十年的磨炼,他的魏碑书法已经日趋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他的作品已经突破了魏碑固有的刚性束缚,趋于静,趋于柔,褪去了剑拔弩张的因子,呈现出了刚柔相济、古朴典雅的高古面貌,向中国书法古典的审美态势回归。
关于魏碑的审美理念,清人包世臣认为,魏碑“落笔峻而结体庄和,行墨涩而取势排宕”。康有为则认为魏碑有“十美”,“一曰魄力雄强,二曰气象浑穆,三曰笔法跳跃,四曰点画峻厚,五曰仪态奇异,六曰精神飞动,七曰兴趣酣足,八曰骨法洞达,九曰结构天成,十曰血肉丰美”。对于清人力倡碑学的这些观点,李鼎峰有着自己独到的理解,他认为,前人这种观点有着极大的历史局限性,既导致了碑帖对立的学术之争,更不利于后来者在学习中相互取舍。他觉得,碑帖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学人不应作茧自缚。当下的魏碑风貌和审美导向不利于向帖学过渡,严重制约了书法艺术向经典法帖的回归。
    纵观当下书坛魏碑书家,一种是承袭魏碑固有的阳刚态势,借唐楷笔法走传统的路子;一种是借助魏碑的结构,赋予现代书法的用笔技法,走所谓创新的路子。而李鼎峰认为,魏碑终究是毛笔所为,除掉刀工的因素,最终还是要在保持魏碑风貌的基础上向雅的路子靠,要向书法的古典审美回归。书法没有楷圣,作为一种自觉的艺术追求,不管个人的路子如何确定,但是至少要在审美取向上有向高雅的经典法帖上溯的可能性。书家要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囿于前人的藩篱,要有自我取舍的能力。他认为,魏碑学习无疑是青少年学习书法的最好入门教材,但是如果采取如前所述的两种路子,势必会断送入门者的艺术生命力,导致他们一生可能都无法从魏碑的束缚中走出来,甚至无法达到一定的艺术高度。在个人创作中,他竭力弱化魏碑固有的雄强,在忠于法帖的基础上,做着可贵的取舍,不断的凸显雅的因子,使作品在保留魏碑风貌的基础上呈现出古雅的面目。从这种现状来看,李鼎峰的作品无疑为魏碑书法的出路提供了第三种可能。这个贡献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随着李鼎峰个人艺术风格的不断成熟,这种雅化魏碑的理念已经自觉的贯穿到他的作品和教学之中,它势必将会在书法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尾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文章终有结束的时候,精神却是亘古不变的传承。在本文的结尾,我忽然觉得,相对于他的书法艺术、他的为师为人,我的文字似乎显得冗余。还是让我们以庆阳市书法家协会在李鼎峰参评第三届兰亭奖中的推荐辞作为结语吧。
“李鼎峰先生从事书法教育凡三十余年来,悉心钻研书法艺术,开启了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庆阳魏碑书法学习的先河,波及陕甘宁周边部分地区,是庆阳“魏碑风潮”的发起者,其技法之纯正,授法之独特,弟子之众多,育才之快捷,成绩之显著,影响之深远,为甘肃仅有。先生23次获国家级书法教育奖,33次获省级书法教育奖,10余次获市(地)级书法教育奖。其弟子卫 玮、杨浩奇等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类展览中获奖 5 次,入展30余次,入选(围)10次,在甘肃书法界影响深远。先生近年来,共开办书法培训班52 期,培养青少年千余人,这些学生进入高校或步入**后,都成为书法方面的佼佼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鉴于李鼎峰先生在书法教育方面的突出成就,庆阳市书法家协会经过认真研究,郑重推荐李鼎峰先生参加第三届中国书法兰亭奖教育奖部分的评选”。
   如果真的需要结尾的话,我想这就是最好的结尾。
   愿高风依旧,精神不老。

李炳筑 发表于 2010-3-1 22:08

em1

李炳筑 发表于 2010-3-1 22:08

em1

季红国 发表于 2010-3-3 08:28

em1em1

王玮ww 发表于 2010-3-3 08:49

em1em1

博览群姝 发表于 2010-3-3 10:31

向首获“兰亭奖”的陇原骄子
         ——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李鼎峰老师致敬!!!!!!

崔建礼 发表于 2010-3-3 19:46

祝贺李老师,{:1_211:}

墨馨阁主 发表于 2010-3-3 20:10

em1em1

杨晓润 发表于 2010-3-3 20:12

em2em1em1

秋风1205 发表于 2010-3-6 14:52

em1 em1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首获“兰亭奖”的陇原骄子:记著名书法家、书法教育家李鼎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