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刀 发表于 2004-7-28 08:42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记得83年买过一本寿春堂记,临了一段时间后放弃。

飞刀 发表于 2004-7-28 08:43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局部1

飞刀 发表于 2004-7-28 08:45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局部2

飞刀 发表于 2004-7-28 08:47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局部3

飞刀 发表于 2004-7-28 08:50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局部4

郭燕平 发表于 2004-7-28 13:37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手底功夫不凡!

羽一先生 发表于 2004-7-28 20:29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老刀:一般一本帖你临多久?我觉得你临的蛮多,又很快就换了,能得到什么呢?请教。

狂草王 发表于 2004-7-28 20:35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可能老刀有自己地想法。
不过,俺是笨办法,圣教序啃了半年了,才略微有些感觉。

飞刀 发表于 2004-7-28 22:05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下面引用由羽一先生在 2004/07/28 08:29pm 发表的内容:
老刀:一般一本帖你临多久?我觉得你临的蛮多,又很快就换了,能得到什么呢?请教。

谢谢以上先生们并回答羽一先生和狂草王:
有的字帖是常临的,但大多的碑贴浅尝辄止.
原先临帖基本上只临一家,如柳体,一临就是5年.但近些年,走遍大江南北,风土人情,自燃景观自不必说,各地风味小吃也让我留恋忘返.因此认为临帖如同吃饭.一生中如果能把见到的碑贴都临一遍岂不是人生快事?
我视写字如有游戏,目的应该是快乐,过程也应该是快乐.因为不想做也没能力做专门的研究者,有这种想法就很正常了.
羽一先生问我学到了什么?这是个很难回答的问题.我学柳体5年,我不知道学到了什么,现在见到什么写什么,当然也不知道学到了什么.我吃了很多对方的风味,但我也根本不知道我的身体里吸收到了什么.我想,营养这种东西通过消化变成的东西是很难说清楚的.但我们知道,消化不了的东西不要担心会有什么问题,他会正常排出体外的.
学习方法因人而异,我对各个击破的学习者心存敬意.

走失的猪 发表于 2004-7-29 10:49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

起笔太尖,
老刀笔性很好
形抓得准
和平时的创作也拉得开
习书法总有这么一个毛病
临帖时有意无意总有自己的影子在里面
什么原因?
主要是自己的书写习惯形成的。
刀兄此作就无此病
说明控笔能力好。
当然
此作总嫌生涩
这也与浅尝辄止有关。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临个赵孟頫,今年不亲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