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11:47
过去我对王冬龄的大字的看法和一些网友有些相同,看到网上对王冬龄书法展的报道和部分作品,觉得这样兴师动众地写字,有喧哗取宠之嫌,但今年9月的一次与作品的近距离接触使我的看法完全地改变。
今年9月中旬的一天,我去看杭州看黄宾虹画展,当我早晨5点起床,经过4个多小时的奔波,好不容易到达浙江省美术馆门口时,只见大门紧闭,原来美术馆每星期一闭馆,而我去的日期正好是星期一,我不知所措。回去的火车是晚上8点多的,现在才中午,去哪里呢?怎么打发这么多时间呢?我先在西湖边徘徊,后来又在附近的书店和画廊转了一圈,到了下午2点多已经精疲力尽了,于是走进了中国美术学院,当我走到咖啡馆附近时,一幅大字映入我的眼帘,太震撼了,于是我走进了咖啡馆,要了一杯茶,慢慢地品墙上的大字,一个一个地品,眼睛不断地随着笔锋转动,就像在玩“九连环”。这幅作品伴我度过一个寂寞的黄昏。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11:48
我在09年的兰亭论坛上偶遇王冬龄先生,他的随和、开朗和对人的热情使我非常意外,过去每当我在报刊杂志看到这个人的照片和作品时都心存敬畏,在我想象中他也许是一个很高傲的人,对“小人物”可能会置之不理的人(我遇到很多书家都是这样),你向他伸出热情的手极可能会自讨没趣。因此,整个会议上,我对名家都是“远看”、“遥望”,中午吃饭路过名家的们的饭桌也没有朝他们正视一眼,敬而远之为妙。尽管名家席上有很大空位置,但“普通人”还是愿意和普通人座在一起,宁可挤、加座。
午后,我看到会场门口有很多人在聊天,一看,王冬龄先生也在其中,兴致很高地与大家的交谈。
[ 本帖最后由 果儿 于 2009-10-30 11:50 编辑 ]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11:53
这时,有人提出要与王冬龄先生合影请我为他们拍照,当我拍了一连串照片时,王先生提出让我和他及大家一起合影,当他听说我也做“当代”艺术时,热情地向我伸出了手......
他的热情使我非常意外。但最使我意外的是晚餐时,他主动端着酒杯走到我们这些“普通人”的饭桌前,向大家一一敬酒,并且给了每人一张名片,嘱咐大家以后多交流、联系。
他名片很朴素,没有“大名头”书家名片上的常有的密密麻麻的文字,没有**主席、**理事之类的头衔,只有一个名字、地址和工作单位。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12:06
在这次论坛上大家与邱振中老师的辩论非常激烈,他机智和幽默使会场的气氛非常活跃,有位在会场上与邱老师争论的学生事后还问我:“我这样说邱老师会不会生气”。我说:“不会”。只有这样的论坛才是一个畅所欲言的、开放的论坛。
可见,我们对书法家的了解太少、交流太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太少。而误解却很多。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18:44
我们应该看到王冬龄、邱振中对现代书法的探索不是盲目的,他们所做的东西都有一定科学或哲学依据,比如邱振中的《中国书法的167个练习》中,就引用了部分“分形几何学”、“符号学”、“运动学”的原理。但问题也是难免的,我们应该先对他们的作品创作意图或背景有所了解,然后进入那个特定的语境,进行思考。不能盲目地下定论。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22:01
引用:
原帖由 matty2006 于 2009-10-30 21:39 发表
相信果儿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反王派或者拥王派。当邱振中式的思维深入骨髓时,极度浪漫和极度理性便神奇地结合在一起.......... 在刚结束的兰亭论坛上,我和张恨无博士与邱振中老师进行了一场辩论,我们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他是发牌的,我们是接牌的,结果肯定是我们输的。但通过这次“论战”,我摸清了邱先生的部分经典“战术”,很受启发,我为他的思路粗略地总结了四点。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22:03
原帖由 老翁 于 2009-10-30 20:57 发表
他们是有理想而挚着的艺术家,不管成败如何,他们都值得尊敬!有些东西你可能没有尝试过,但如果你一旦尝试就会知道其中的难度~~~,当然,很少有人会去思考尝试,而他们却义无返顾地进行实践~~~ 不管怎么说,王冬龄先生的大草给书法带来了一次革命,当我走进中国美术学院的咖啡馆,一幅拔地而起的巨幅草书就把一个人的注意力牢牢地抓住,过去我们看书法就好比看电视,只是在一个有限视窗内欣赏。而面对咖啡馆里王冬龄先生写的那幅大草,我就觉得自己仿佛是在看“立体电影”,那些线条离你很近,它把“我”包容进了一个特殊的语境。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22:04
引用:
原帖由 诗书画狂客 于 2009-10-30 21:18 发表
书法不管如何变,不能失去毛笔书写的规律和韵味。不能写得象硬笔和油画笔。
我个人为什么基本上否定王先生近年的草书呢?一,他的用笔已经大量丧失毛笔书写的特性,与油画笔画字很相似,草书很活,但线质太差,草 ... 艺术创作有很多形式,邱先生的作品中有很多是“观念”的艺术,他的有些作品可以改变一个人对书法艺术的解读和欣赏的方法。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22:05
原帖由 老婆娃 于 2009-10-30 19:43 发表
不了解,不敢瞎说。。老头儿面向挺实在。。果儿抓的不错。。 摄影我是个外行,只会用自动档,过去只派过一些室内装饰的照片,今年春天听说市里有一条老街要拆迁,就约了几个人去回顾旧址,大家要我给他们拍照留念,才开始拍人像。照片出来感觉不错,我就这样莫名其妙成了“摄影家”。今年夏天去苏州旁听“书法史讲坛”前,我在摄影上做了一些功课(向一个同事请教过一个小时)。影像合成没有学过,也没有请教过别人,完全凭直觉在电脑上拼贴。我想把拍的照片给王先生,但觉得一张一张的照片太凌乱,于是就想制作一本相册给他,影楼里的相册制作都以婚纱和个人写真为主,制作风格不适合王先生这样的人。因此,就只能“牛吃蟹”自己摸索。
今天早晨我拿着刚冲洗出来的照片请相册加工厂加工时,一位主管看了非常吃惊,她说她干这一行已经很多年了,从来没有看到有人这么玩过,要说照片的拍摄的技术(如曝光、对焦)可以说都不及格,影像合成的技术更是没法说,但总的效果又确实不错,很有品味,不可思议。
这是我有生以来制作的第一本影集。
果儿
发表于 2009-10-30 22:28
原帖由 matty2006 于 2009-10-30 21:39 发表
相信果儿不可能是一个纯粹的反王派或者拥王派。当邱振中式的思维深入骨髓时,极度浪漫和极度理性便神奇地结合在一起.......... 在刚结束的兰亭论坛上,我和张恨无博士与邱振中老师进行了一场辩论,我们当然不是他的对手,他是发牌的,我们是接牌的,结果肯定是我们输的。但通过这次“论战”,我摸清了邱先生的部分经典“战术”,很受启发,我为他的思路粗略地总结了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