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墨牛
发表于 2011-10-11 14:22
学习欣赏
naifan
发表于 2011-12-2 16:46
轻吟小夜曲,豪唱大风歌。
一水四见
发表于 2011-12-11 20:23
格物天理,艺术都是相通的.
daya
发表于 2011-12-12 11:02
周俊杰 &“周家隶” 吴振锋
<IMG title="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alt="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src="http://s11.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7107cf3cdb4a&690" real_src="http://s11.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7107cf3cdb4a&690"> <IMG title="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alt="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src="http://s8.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198737f7&690" real_src="http://s8.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198737f7&690"> <IMG title="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alt="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src="http://s6.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50b6a105&690" real_src="http://s6.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50b6a105&690">
周俊杰是我的先生,在文题中直呼先生大名却并非于先生不敬。因为在新时期书法历程中,“周俊杰”已然凝定成为一个文化符号,既是一段历史的“在场”者,也是一种文化的“担当”者。说是“在场”,有目皆睹。说是“担当”,只要认真读他的著作就可以知晓。说“周俊杰”是一个文化符号,这似乎也不必绕舌,提出“新古典主义”,参与起草《中国书法发展纲要》,……多了,总之,研究当代书法,绕不开,更否定不了。我说的“文化符号”,还包含一层,那就是他的隶书,一种独特的书法语言,被称作“周家隶”,大致也算不得过分。<IMG title="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alt="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src="http://s9.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312d5e68&690" real_src="http://s9.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312d5e68&690">
周先生是个不喜欢丛脞细务,文化心胸逼窄的人。回望过往的三十年,几乎在所有的书法文化现场,都少不了他的言说。他的写作包括两部分,一半是为了国家、民族,即把书法置于历史文化的大背景中去观照;另一半则为了自己,即为书法家的尊严而写作,而书写。我常常更关注先生的这个“另一半”。我觉得,书法作为民族文化的隐性书写,近30年来,已然形成了一门“显学”,这无论如何是与周俊杰们的鼓呼分不开的。那么,“说”的好,不如“唱”的好。一个真正的艺术家最终所站的历史标高,大约还是用作品说话。从这个逻辑上看,“周家隶”便是他的“唱”。我说为尊严写作或书写,不仅指为一己“名誉”,而更重要的是出于一种宗教情怀,一种于艺术的诚敬庄严。一个对艺术缺乏敬畏的人,不指望他会有好的作品。捍卫尊严的最佳方式便是拿出对得起自己所从事的这个行当的东西来。有了在历史上站得住的作品,作者自然会赢得尊严。从这一点说,“周家隶”就是周俊杰对于历史的“个人书写”,是值得自豪的。
<IMG title="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alt="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src="http://s11.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4abab8ea&690" real_src="http://s11.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4abab8ea&690">
我说三个理由:一、“周家隶”不是无根的。胎息于汉隶包括张迁、褒斜道、西狭、莱子侯……等等,了解周俊杰的人,见识过周氏临汉隶的功夫,便可以入其堂奥,知其所以然了。二、“周家隶”是有创造性的。比如草书的飞扬,篆籀的质朴,王铎“涨墨”法的移置,其中的干湿燥润、笔法气象,既不同于古人,也不同于今人,是道地的周氏法式,周氏语言。三、“周家隶”是具有超越性的。提出这一点的理由是,A、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周家隶”所表现的精神是有呼吸的,是不可复制的;B、“周家隶”强化了创作中的“身体在场”,包括心灵、气质乃至体质,即是说身体生理的心理的反应都参与了或成为了体验艺术表现世界的依据(基于周先生的经验,我甚至认为,书法与身体包括健康有关!);C、“周家隶”完成了由古代经典向现代审美图式的转换,也完成了小我的“内心宇宙”与大我的刚健正大精神的勾连和对接,也即是说完成了由技而道的心路历程。这一点,在时下的创作中尤其令人歆羡。
<IMG title="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alt="周俊杰 &鈥溨芗伊モ" 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4bd592d3&690" real_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50cae158t6a4e4bd592d3&690">
周俊杰是一个有大家心量的人。周俊杰与“周家隶”,是摄情归性、性命相契的相互皈依。你可以不喜欢“周家隶”,但你否定不了周俊杰。周俊杰用生命大写的“我的书法史”,定然是这个时代华彩乐章的一个音符,一个节拍,或者说一个段落。欣赏这节乐章,需要颖悟力,也需要耐心。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1-12-19 14:51
大气磅礴 ,古朴凝重 。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1-12-20 09:03
走近中国书法名家周俊杰和他的书法作品
博宝艺术网http://news.artxun.com
墨海弄潮,这是新时期书坛一个使用频率很高的流行词,它生动地描述了书坛的状态。赛事接踵,奖项联翩,思潮翻涌,流派林立,队伍急剧扩大,名家层出不穷。周俊杰带着强烈的生命冲动和艺术创作的冲动,在上个世纪80年代崛起于中原书坛,作为勇敢的弄潮儿,继而带着极强的冲击力闯入异常活跃喧闹的中国书坛。就冲击力来说,中国书坛上,只怕没有几个人可以比得上他。
性格热情奔放的周俊杰还是一个冷静睿智的思考者。在书法热闹的局面中,他拉开距离,站在更高远的历史时空来看当代,思考当代书界特别是个人对时代和历史应当和可能做出的贡献。他很早提出“走向经典”的观点,即必须创造一种超越历史和时代的、成熟的被世人所认可的语汇和经典式样。这个雄心勃勃的人用这样平淡的两句话设计自己:理论上有一两个论点被人记住,创作上有一两种风格被历史认可。内行者知道,这是一个低调而至高的艺术目标。周俊杰是一个能够想到说到、说到做到的人。在书法创作上,他是深入传统,甚至可以说是古典主义;同时又跳出传统,力求创新。
周俊杰总结自己的路径是“上通篆分诸碑知其源,下观汉瓦晋砖备其法”。博涉多体,转益多师,在真、草、隶、篆诸体皆备、诸体兼善的深厚功力基础上,熔铸于隶书和大草创作,形成具有鲜明个人风格的“独家体”。
书界对周俊杰的作品在书法艺术和技术上有许多极其精到精妙的评论,我只能说说自己的整体感觉。周俊杰书法的雄强大气,为书界共识,这是一种文化的雄强大气。周公隶书厚重沉着之风神,龙骧虎步之气象;大草雄浑奇逸之姿态,涛动云飞之气势,约略让人想起作者在酒场上那一点贵族气、英雄气和绿林气来;进而更想到那千古名句所描述的君子精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在周俊杰的隶书和大草乃至狂草作品中,我特别感到那种由成熟而生之从容自信的大气,狂而不暴,草而不率。笔墨的雄强没有文化精神的澡雪,是会成为暴力式的恐怖形象的。
周俊杰在书学理论上的作为,更是一道特别的风景。
像周俊杰这样集书法家和书法理论家于一身,发挥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者,在中国书坛是不多的。从1989年提出“新古典主义”主张以来的近20年间,他以三千年中国书法的资源为对象,写出皇皇巨著《书学要义》和其他著作,在书法发展战略走向、书法的本体理论、书法史观,乃至书学理论体系建设等方面,不间断地引爆书法理论和创作的新话题。
周俊杰所有理论话题有一个内核,叫做生命意识。周俊杰以此建立了自己的书学理论基点,也因此使其理论具有现代品格,使书学理论从古典主义经由新古典主义而走向现代。
周俊杰把书法艺术的本质界定为个体生命的表现形式。整个书法活动是寻找精神家园的诗意旅程。书法创作,是以笔墨线条这种最简单的因素创造的最抽象的艺术,却是创造生命的奇观;书法接受,则是生命对生命的挑战、欣赏和碰撞;而一部中国书法史,则是一个有机的生命流程。有其童年、青年、壮年、老年乃至凤凰涅式的生生不息的过程。自然,书法作为艺术创造,其根本在于张扬书法家的主体意识,高扬主体精神。
在这种生命意识指引下,周俊杰十分重视传统的价值,那是因为传统不是僵死的,而是有生命的。所谓书法新古典主义主张之“古典”,主要是对“童年期书法”,亦即三代秦汉时期书法精神的追寻。不是重新回到童年,而是对童年生命状态、生命精神的重新发现和连接。
周俊杰喜欢书写“铸真魂”三字。他在传统的“象形”及“意象”说的基础上提出了“魂象”概念,他告诫说“从艺者心中无魂,仅取表象,则无从进入更高一层‘道’也”,并且宣布这是自己的艺术观。这就进一步提出吸取传统的精华,是一个寻找与自己灵魂相契合的对象,灵魂之间相碰撞、相交流、相糅合的过程。这显然也是他自己经验的总结。
一个创造当代新的艺术形式的思路形成了:在现代意识关照下,与“童年”对接,以具有原始意味的艺术璞玉为资源,提炼率真自然的童稚之美和清新阳刚的生命力度,以焕发新的生命。这是融汇古今,以复古为开新的睿智主张。
周俊杰吸取西方现代艺术哲学中的生命意识、酒神精神于书法创作,打开了新的思维空间,为传统的书法理论提供了新的语汇。书法创作不仅不是冷漠地抄写,甚至也不仅是审美活动,而是精神的外化、生命激情的运动、灵魂风雨的展现。周俊杰的大草、狂草创作就是把书法创作当作生命体验,同时也把生命体验融进书法创作的典型,也是其创作成功的原因所在。
像周俊杰这样在书法创作和书学理论以及二者相当完美的结合上,为这次书法复兴作出如此卓越的贡献,在相当长的时段上,确实很少见到。尤其考虑到周先生不同寻常的体力、精力和艺术追求精神,其艺术创造正处于第二青春期,说他正在走向经典成为这个时代的书法大师候选人,也许不算过分。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1-12-20 09:05
雅聚——访台湾随笔之二时间:2011-04-14 18:08 来源:大河报
人生需要朋友,朋友多了聚会就多。聚会形式因时因事因人而异,大抵性格、爱好、地位相同或相近者易成为朋友,所谓“人以群分”者是也。相聚免不了高谈阔论,或人生、或社会、或文化,此乃情感交流、扩大知识面最好的机会。当然,聚会也有雅俗之分,而雅聚则应有浓郁的文化色彩。何谓雅聚?不妨以笔者所见所闻道来。
近期两次访台,首次是随文化代表团在台湾各大城市走马观花,绕了个大圈。第二次是个人应邀访问,参加一个国际学术会议,集中在台北市。在台北期间,除了与老友杜教授及道中人交流外,又结识了一些朋友,由此了解到,在台北,有一个仅有六人的“读书会”,会员全是退休女教师、研究员。会长名叶甦,已过耳顺之年,知识面甚广,曾到过上百个国家,遍访了联合国确认的所有世界文化遗产名胜。两年前,她在北京遇到台湾的几位女士,在品评所感所闻时颇有共同语言,于是便商定成立一个高品位的读书会。大家认为她的名字很好,借“甦”与“书”的谐音,便称之为“叶书会”。
第一次聚会在会长家,主题围绕《文学家的美食地图》及《岛屿的餐桌》两本书,这是以作家的眼光评述世界各国及我国台湾烹饪的高文化品位的著作。同时每人烧一两道菜。酒菜摆好后,要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这道菜的特点、意义及所蕴涵的情感内容。随后,则展开广泛的话题,如某道爸爸最爱吃的菜,其独有的口味是妈妈从几十年生活经历中特制出来的,它浓缩了这个家的历史,表现了家庭的亲情,它又是纯东方或者说属于纯海岛风味的。每个人还要围绕菜和两本书讲故事、谈感想,从家庭到社会,从中国到世界各国,并在酒杯碰撞中将气氛引向高潮。此后,她们每月聚一次,大多以书为内容,基本上是由会长确定书目,一个月内看完并写出读书感想,然后在聚会中畅谈自己的感受。
我了解这些情况很偶然,在参观台北世界花博会时,杜教授给我安排了他的学生陈丽文为我当导游。她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年轻,并酷似邓丽君。她说她已不年轻了,前年已退休。她又约了另外两位朋友,一位是研究员,一位是教师,在游览中她们偶尔提及读书会的事,便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详细问了她们活动的情况。她们的爱好很广泛,但以文学为主,每月选一本书作为讨论题目,如《安徒生童话》、《托尔斯泰短篇小说》等,此外还涉及绘画、书法等。台北经常有名作展,如梵?高绘画、日本名画及各种大型古代书画展等,她们集体参观,然后聚会讨论。有时她们还到大陆进行专题浏览,曾到过敦煌、新疆、上海、北京等。我对这六个女子的聚会深感兴趣。这种文化品位如此高雅的聚会,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是极其难能可贵的。当然,她们的每次聚会都会选不同的地点,也都要以美酒佳肴相佐。那天我们参观、浏览了花博会、于右任先生的故居和北投温泉,使我认识到,也只有博大、精深而充满睿智的中国文化,才能孕育出如此高雅的中国女性。
临分别时,她们说,再过十几天,她们雅集的题目将是讨论《契诃夫短篇小说集》,希望我能参加。我说:“太遗憾了,后天我就要飞回郑州。其实我对契诃夫的作品是下过大工夫的,年轻时不仅读完了中国所翻译的他的所有作品,还购买了汝龙译的20卷《契诃夫小说集》,很愿与你们交流心得。尽管不能参加,但我将会把你们的这种形式和精神带回去。”我这样说,也打算这样做。我与朋友、学生每年都有多次的聚会,并未有过具有专业性、学术性的讨论,从新年伊始,我也将每次的聚会变成关于书法及有关文化的研讨、品评会,增强“雅”的内容。如果能落实,也算访台的收获之一吧!(周俊杰)
立地成佛
发表于 2011-12-20 09:06
震撼——访台湾随笔之三时间:2011-04-14 18:40 来源:大河报
在艺术欣赏中,“震撼”这个词大概可谓最佳效果、最高境界的集中体现了。也许要求太高,近些年我很少“被震撼”,然而二次赴台期间,我真真切切、确确实实地被震撼了两次,这两次均是由张大千的画所引起。
说句心里话,我过去对张大千的画并不感兴趣,他古稀之前的作品总让人感到靡弱、千篇一律,与吴昌硕、齐白石整体上相比有很大一段距离。然而到了晚年,他因眼疾不能画较细的画,便创作出“泼彩”这一既基于传统又吸收了西方现代绘画特点的新的艺术品种。多年前在上海我仅看到他赠人的一小件泼彩山水,已经很让人感动了。此后在书籍报刊上也偶见此类画作,但终归是印刷品,很难全面展示其魅力。到台第四天,杜教授带我参观台北市博物馆,二楼正展出近现代名家吴昌硕、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吴冠中等大师的作品,也许这些人的作品见多了,并未引起我的惊叹。
而到了第二展厅正中,一幅宽两米多、高一米多的大千泼彩山水像磁石一样使我定格在它面前——它以石青石绿加墨的混化,泼在整幅画的中左上方,个别部分又施以朱砂,将冷暖对立的色彩经墨的调和相揉在一起,它们上下任意却又是有规律地翻滚着、搅动着,时而聚,时而散;它们是山?是云?是雨?是宇宙的元气?你很难用大自然或世间万象的物质去为之确认,但它们却在向人们无声地展示着、倾诉着,并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面对着它的人的心灵。你会随着那已抽象化了的暂可称之为山、云、雨、气的色彩随意地想象。你会感叹:这神来之笔分明是上苍的创造、神意的显现,怎么会出于世上凡人之手?不过再看画的右下方,几笔简约淡墨所勾勒出似古似今的房舍,这才使人仿佛又回到了人间。我和杜教授均被深深地震撼了。他说他因为忙,一年多未到博物馆,此次有幸与我一同欣赏如此佳作也是缘份。我们时而坐在展厅中间的皮凳子上整体地品味,时而站在画前驻足细看,忘记了时间,忘记了饥饿,在此画面前足足停留了一个多小时。
然而幸运还在等待着我们。中午在馆内西餐厅用膳后,我们又到了三楼。这里是长年陈列的馆内藏品,从远古的陶器、商代的青铜器到台湾出土的历代文物,每件藏品都在证明着台湾与大陆同宗同祖血肉相连的关系。走到一拐角处,我们又一次被震撼了:一幅与二楼山水一样大的大千泼彩《柏树》作品挂在了展柜中。此幅以蓝色调加墨的泼彩处理,加上纯以墨勾出苍古虬龙似的树干,整幅作品显得既沉郁又透明。什么是大手笔?什么是经典?张大千晚年的作品是最好的说明。很令人高兴的是,杜教授的学生在馆内是业务主管,他为我们找来了二、三楼展览的精美画册,使我可时时欣赏回味。我每每看到这些作品,它们似乎总在问:你的书法创作,什么时候也能达到这种能强烈震撼人的高度和境界?(周俊杰)
半坡山人
发表于 2011-12-22 16:16
谢谢,收藏了!
钟书评
发表于 2012-1-8 15:34
大书法家,大书法理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