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婷
发表于 2009-10-19 14:42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推广中国传统文化,功德无量em1 em1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0 20:42
老舍的一句話———“年輕的時候牙很多,但沒花生豆;老了的時候花生豆很多,可是沒牙了”,勸誡像“滿嘴牙”的韓寒那樣的後輩作家,也許應該體諒牙快掉光了的“老爺爺”、“老奶奶”,“把花生豆煮爛一點,大家一起和和氣氣地吃,多好。”
face18 face18
张玮
发表于 2009-10-21 12:50
金秋十月庆盛世,翰墨丹青颂清风。em1 em1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7:38
中国是日本文化之源,书法也不例外。但不可否认的是,日本的书法艺术,不论从人数、规模、普及程度、装裱质量等,都已超过了书法的母国——中国。
西岛慎一先生是专门出版书法类书籍的二玄社原总编。说起中国的青年人字写得潦草,对书法的兴趣不如日本青年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最主要的是文化断代了,重拾不易。另一个原因是电脑的普及,谁还拿着毛笔写字呀?
关于日本的书法爱好者,没有一个精确的数字,一般认为有两三千万,也就是说五六个日本人中,就有一个练书法的。称得起书法家,能举办个展、出作品集的人,全日本大约有100万之多。在经销文房四宝的东京银座“鸠居堂”三四层画廊,一年到头,天天有书法家的个展。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8:24
书法的极大普及,与日本人重视书法教育关系密切。日本中小学校都开设有书法课。小学三年级开始学书法,到初中毕业,6年时间足以打下坚实的书法基础知识和技法。不难发现,普通日本人,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人,汉字都写得很漂亮。
除了学校的书法基础教育,日本遍布各地的书法教室也给书法爱好者提供了学习的机会。书法教室都由各个书法团体主办。“中日友好书法展”,会长中井先生,几十年如一日教授书法。教室从一个发展到十几个,弟子的弟子都已开办教室,弟子少说有几千人。
日本人为什么那么喜欢书法?书法家安岗先生说:“与中国一样,日本是一个汉字大国,有着书写汉字悠久传统。你看大街上大小商店的匾额、车站站牌、街道名、报刊书籍、日本人的姓名,处处离不开汉字。办什么手绩,都要签字。当然现在随着电脑的普及,学书法的人数有所下降。”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8:29
即便是这样,日本依旧保持和继承着书法传统。王先生自从女儿上学起开始学习书法后,渐渐关心起日本人的书法习惯来。他发现凡是正式场合,日本人要用毛笔写信签字。比如他年初接到的贺年片中,很多是印刷精美的工业产品,但发信人没有忘记用毛笔非常工整地签上自己的名字。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9:29
电视上大臣们签署国家文书时,很多人也是用的毛笔。能用毛笔签字,这在日本是个人修养的一个重要体现方式。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9:31
一般企业每年新职员进公司时,公司里有很隆重的欢迎仪式。新职员代表上台表决心时,会从西服内兜中掏出一份文稿。这份讲稿是用毛笔正楷竖着书写的,而总裁的答辞也同样是用毛笔竖着写的。用王先生的审美眼光来看,那真算不上有多好,但非常工整、郑重。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9:33
跟书法沾点边边的,怎么也算个文化人呢。
今天的文化人,可不能只知道上网发帖谈国学说经典评张三批李四骂展览损书协。什么?你说你还知道捎带脚的替人卖书送字题斋号?
em1 em1
古振强
发表于 2009-10-22 19:34
从群口相声到五个“福娃”吉祥物----兼议中国艺术的二元文化结构现象
[ 本帖最后由 古振强 于 2009-10-22 19:35 编辑 ]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