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社辩论会】十月之辩:书法艺术应该“独乐乐”还是“众乐乐”?
【公社辩论会】十月之辩:书法艺术应该“独乐乐”?还是“众乐乐”?http://www.shufa.org/ad_2005_img/AD_fsh03_370x200_200910.jpg
书法艺术走过千年的文明时代,经过历朝历代的发展,发展到现在,呈现出多角度、多层次的艺术面貌,在一定程度上将这一古老的艺术传承开来,将这一文明艺术在世界上产生重要的影响。在这过程中,我们看到了在魏晋时期,以“二王”为代表的“士大夫”书法风格,更看到了隋唐时期以“欧虞褚薛”为代表的“官宦”书法特征,明清时代以“王傅”为代表的“朱衣”书法面貌,种种独特的书法艺术给人们呈现出多面貌的艺术标准。书法走到新中国成立后的新时期,其艺术呈现出更多的风格面貌,最主要的是书法艺术走向平民化、大众化,这种局势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媒体的发展、新出土文物的大量发掘、印刷技术的提高等等,让更多的普通民众更容易接近书法、触摸书法,宣传媒介的渗入、字帖拓片的传播使人们对书法的理解更具象化,也促成了书法艺术的传播大众化。我们在上述的表述中,不难发现书法的发展进程中逐渐从“独体化”走向“众体化”,也就是说书法艺术在历史进程中为更多的人去接受、去学习、去传播。这是我们都能喜于见到的情形,然而在书法的“众体化”中,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弊端。有人曾言:“书法艺术应该成为少数人的专利。”也就是说艺术只有少数人才能理解,这不免有些偏颇,但是在书法艺术中我们从封建时代看到了这种“潜规则”,书法一直是“文人”、“士大夫”的消遣方式。在新时期,这种“专利”为更多人去接受,当然也包括书法的“簇拥者”,如老年人、孩童等,这些人在书法的总体意识之外逐渐形成其独立的价值体系,也就是我们惯说的“江湖书法”、“老年大学书法”,且这种势力逐渐扩大,促进了其教学的发展,我们所知道的“陈翔四力法”在教授中传达开来。这种形式的出现是喜忧参半。
孟子曾经有过一句名言:“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是说,一个人听音乐的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听音乐的快乐。借用这个说法,可以对书法艺术做一个简单地解释:书法艺术需要“独乐乐”还是“众乐乐”呢?(贺进撰) 没看文 只看了题本想回答独自乐 但你独乐时可能已乐了别人 或别人已乐了你很难做到一个书画爱好者不上书店(不上 不想上 展厅是可能的)
所以没办法人不可能只为自己活着改革开方嘛
哦也em2 em5 em10 em17 em13
回复 #1 网站编辑 的帖子
争论的主题是书法究竟是贵族艺术还是大众艺术em6 em6 em6 em6 em6 em6 em6 em6 em6 em6 修身养性,则为独乐乐;展览交流,则为众乐乐。
夜半挥毫,则为独乐乐;
书友雅聚,则为众乐乐。 我认为书法艺术当以独乐乐为先,为主,首先应以抒发自己的性情为前提,然后才有可能再去感染和打动他人,因此首先是自己乐,因为通过书写抒发了自己的性情。人的性情有差异,皆有所不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是说,一个人听音乐的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听音乐的快乐。借用这个说法,可以对书法艺术做一个简单地解释:书法艺术需要“独乐乐”还是“众乐乐”呢?】书法和音乐虽都称其为所谓的艺术,但在所谓的抒情达意方面还是会有所不同,书法艺术在强调文化共性的同时,更加看重书家个人气质和所谓胆敢独造的所谓的创新精神,一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其实就是由无数的具有这种所谓创新精神的书法大师们不断开拓进取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是书法发展永恒的主体。而音乐当以众乐乐为先,为主,一曲好的音乐,不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这个音乐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远古的,还是现代的,只要美妙动听都会给众人带来快乐。因此书法和音乐虽同称为艺术,书法更看重个性,而音乐更强调共性。 我认为书法艺术当以独乐乐为先,为主,首先应以抒发自己的性情为前提,然后才有可能再去感染和打动他人,因此首先是自己乐,因为通过书写抒发了自己的性情。人的性情有差异,皆有所不同,【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意思是说,一个人听音乐的快乐,不如大家一起听音乐的快乐。借用这个说法,可以对书法艺术做一个简单地解释:书法艺术需要“独乐乐”还是“众乐乐”呢?】书法和音乐虽都称其为所谓的艺术,但在所谓的抒情达意方面还是会有所不同,书法艺术在强调文化共性的同时,更加看重书家个人气质和所谓胆敢独造的所谓的创新精神,一部中国的书法发展史其实就是由无数的具有这种所谓创新精神的书法大师们不断开拓进取的历史。继承与创新是书法发展永恒的主体。而音乐当以众乐乐为先,为主,一曲好的音乐,不论你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不论这个音乐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是远古的,还是现代的,只要美妙动听都会给众人带来快乐。因此书法和音乐虽同称为艺术,书法更看重个性,而音乐更强调共性。 艺术家就是独乐的人。但因为艺术家的个性不同,有的可以被大众接受,且具有相当的艺术水准,形成了社会的主流。有的被艺术同行们承认,但无法被大众接受,就成了社会的支流。
当代的问题是,少有大众接受的高水平的艺术家,因为这样的艺术家难以速成。而支流的艺术家有了话语权后,却把自己独乐的作品强行推销给大众,非要和大家“众乐”。
书法本来就是写给自己,自己欣赏的,但参展、售出的作品就成了大家共享,一起欣赏的。
主、支流取决于受众,但能否成为大众的拥戴者,则取决于艺术家天生的性格所产生的性格!
艺术家不受外界影响就无法充实时代的精神。一味地功利和迎合又无法超脱世事。
其实,艺术家不是和别人比。艺术家是在尽力达到自己的极致!
真正的艺术家走自己的路,管他谁乐,自己先乐。宠与辱,何惧?何惊? 这个讨论有点意思,在“独乐”与“众乐”之间,首先要考虑创作者与欣赏者之间的问题。。。 原帖由 养文轩 于 2009-10-1 19:53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修身养性,则为独乐乐;
展览交流,则为众乐乐。
夜半挥毫,则为独乐乐;
书友雅聚,则为众乐乐。
em1 em1 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