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28

白蕉《兰题杂存》

白蕉《兰题杂存》

    白蕉(1907——1969),近代书家,本姓何,名馥,字远香,号旭如,别署济庐、复生、复翁,上海金山县人。工诗文书画,才情横溢,写兰尤享盛誉,著有《云间谈艺录》、《客去录》、《济庐诗词》、《书法十讲》等,是近代海上书家的重镇。

    其书法作品立意高古,用笔洒脱,格调雅逸,非一般人所能及。从此卷中可清晰地看出二王书法的精髓,疏宕处体现了《平安、何如、奉橘帖》的安祥舒逸的布局方法;流畅处展示了《得示、鸭头丸》势如滚珠的转承技巧;跌宕处嫡传了《二谢帖》顿挫有致的用笔方式;俊逸处吸收了《丧乱帖》气势开张的结字形式,全卷给人于儒雅、自然、舒适的美感体验。

    在二王之中,白蕉更倾向于大王的表现方式,当然,白蕉也非一味地再现二王的面貌,细细品味,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的差别:白蕉用笔起落自然无痕迹,折笔相对减少,结字求简,行笔速度更快捷爽利,字距安排在自然中闪现参差错落的美感。白蕉在二王的基础上更渗进了一些现代的用笔技巧,从而有效地避免了作品一味崇古的嫌疑(崇古其实也没啥不好),且使书家个性得到了更为有效的舒张。

    在中国书法的表现形式中,手卷、册页、尺牍是最为随意和自由的几种表现形式,正、行、草可相间书写,高、中、低可错落安排,十分富有形式美感和表现力,随着卷子的打开,观赏者会感受到书写者随机变化的手法,犹如漫步园林,充分享受一步一景、景随身移的渐入佳境的妙趣。

    白蕉在本卷的书写中,或行取楷意,举止投足顾盼有致;或行融草法,虽行色匆匆而不失法度,于此可见,白蕉真不愧是一代大家高手。全卷浪漫天真,一派生机,笔致出神入化,墨色浓淡相间,星星点点,随手写来,妙趣天成而无丝毫矫揉造作的痕迹,把“书法”二字的精髓表现得淋漓尽致!

    相传白蕉在平时,把二王帖放大,张于壁间,反复把玩揣摩,故能深得其精髓,晚年自号“仇纸恩墨废寝忘食人”,可见积功之厚,前人努力如此,很值得我们效仿。对于此卷之评价,当代名家沙孟海先生在1980年写的《白蕉题兰杂稿卷跋》中的数语可谓一语中的:“白蕉先生题兰杂稿长卷,行草相间,浸馈山阴,深见工夫;造次颠沛,驰不失范,三百年来能为此者寥寥数人”。

    此卷是白蕉先生以笔记形式分次书写而成,有感而发,随想随写,无丝毫刻意为书之意,是建筑在绝对自由的书写基调之上的,这种无意求工而自工的天成之作就更为难得了。我们历观先贤书法,总是觉得手札优于刻意书写的碑帖,就是这个道理,套句现代化的话,这样的字就是“环保的、无污染的纯天然绿色蔬菜”。窃以为,这样的字就只能称之为“字”,是有个性见天性的“字”,而不应目之为“书法”;“法”是人为的,做作的成份太多,也就是假的成分太多,除了积陋难除的“习性”,甚而至于把毛病当成个性(毛病多了,当然也成了人的不良个性),而少有自然真挚的“天性”。所以,细品白蕉此作,天然、原生态随处可见,二王书法的流芳千古,暗循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归结到一点,就是在他们那个时代,写字一为立业之基础,二是只为自娱陶冶性情,而没有那么多“比赛”的功利诱惑,所以能水到渠成地成就一座座天然的高峰,这是很值得我们每一个捉管握毫者深思的。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36

全卷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0

00001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1

00002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1

00003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1

00004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2

00005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2

00006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3

00007

涌泉 发表于 2009-9-4 14:43

00008
页: [1] 2 3 4 5 6 7 8
查看完整版本: 白蕉《兰题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