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立虎 发表于 2009-9-26 13:18

原帖由 于立虎 于 2009-9-1 10:2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正在浏览观摩之中。。。。。。

em13 em13 em13

观摩了几次符先生的显赫标题下的网展,

虽看过几次,

然每次获益总也不同,

已近十一,

光阴荏苒,

总感觉以月度论及时光变迁,

想来时日颇长,

事实上稍纵即逝。

除去先生之书之画之印,

众方家通道对于符先生为艺的环境,

深锁的书斋,

充满了文人雅趣的书写氛围,

以及古色古香的古家具摆布陈列等,

都颇为艳羡。

符先生的功夫——无论是绘画或书法或篆刻,

除去缘物体情,

我更认同他的聪颖之处。

工笔、书法、篆刻不同艺技的表现,

让我们看到了“和而不同”的符书铭,

我更愿意把他倾心笔端的篆书之法成为一种“符号”,

这可能源自于他的自我理解和对艺术求索的摆渡,

甚或冥冥之中似乎与其名字有关,

我无意研究玄学,

但符先生的名字,

这三个单字皆与书法之路息息相关,

汉字书写本身就是一种非常聪明的符号,

这也就是几千年之后出土考古示人我们仍能够辨识,

并且独有的“符号秘笈”;

先生之书贯穿于名字当间,

不爱都不成;

礼器铭文是我们认识书法,

同是搞清汉字流变以及演化脉络的一个很重要的途径,

也是很多书家得益甚多的媒介。

以至于甚或于不记得先生的书作画作和刊石,

也能轻而易举的记起这个本来就以自我孜孜以求之心,

成就艺事的符书铭。

感觉“非常流行”与“绝对经典”是贯穿与先生书法取法中的两个非常关键的词汇,

既矛盾有统一。

所谓“视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流行与经典的印证,

贯穿于每一段书法史,

观先生之篆书,

标新立异的变形和符号化处理,

让这个书写倾诉宁静隽永,

虽变异然思之缜密,

观之明理,

才情超脱之处窥见一斑。

于先生示人之行书笔法,

取向多元,

感味山谷、元章遗韵,

看似粗头乱服,

实则自抒己意不留其形制,

但试问下一步怎样取法,

又怎样变法?

又以怎样的书写成就自我清晰地书写风格?

这是我所关心的,

也是唯一难以揣测和参悟的。

先生之篆刻,

大刀阔斧,

章法奇崛,

大开大合放任不羁又沉着痛快,

读其印作,

多有嚼头,

总是难以释怀——

有玉削痕啊!!!

自知一孔拙见,

甚或胡言乱语示人,

徒令作者和方家师友笑耳!!!

倘使不弃,

请赐大辑学习,

希题斋“枕墨草堂”,

并大谢!

                      于立虎顿首

                              拙识并记于枕墨草堂



傅春来 发表于 2009-9-26 15:54

祝贺!值得学习!~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09-9-26 17:37

2007_J 2007_J 2007_J 2007_J 赏读不厌收获无限

王玮ww 发表于 2009-9-27 09:58

em23 em1 em1

王玮ww 发表于 2009-9-27 10:18

符先生有才情,有艺术领悟力,书画印俱是先生们的心迹,潜力无限,特别喜欢先生的作品,冒昧求赐印一枚:“守拙园主人”2.3厘米见方的阳文。
em11
王玮,河南省荥阳市商业街8号院3号楼5单元5楼东 邮编450100
电话:13663856766    邮箱wangwei197208@126.com

茂林草堂主 发表于 2009-9-28 13:16

    读书铭

       符书铭,看到这样一个姓名,总会使人自然而然的把它与书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正如看到石开先生的名字一样。石开先生说虽说名字是个符号,而父亲一时兴起为他取了这样的名字,却使他终生满怀感激之情,因为这个名字与他後来摆弄小刀,镌刻石头的生涯多少有点天成的味道,增加了人生的自信与欢乐。虽然我们不知道符书铭先生起名是否有一段精彩的故事,但我们更愿意这样认为,其实冥冥之中就注定先生与书法有不解之缘,因为这样的思维既合情合理,也是大家所乐于接受的,况且也一样为能为当今书坛增加乐趣,添加色彩。
      前些天,匆匆从网上浏览了一下,想说点什么,但终归因为筹办国庆书法展这个重要的政治任务耽搁了,虽说只是个区级小展,但也够自己忙乎了一小阵子。今天,展览总算是开幕了,终于可以坐下来再次好好品读一下先生的书画作品,谈一谈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想法了。
       先生书、画、印皆精,且各具特色,这在当今艺术界实不多见。过去在专业报刊和网络等媒体上浏览过有关先生的作品,但像今天这样多的作品集中展示,这样近距离的大量品读先生的作品,还是第一次。也许都是70年代出生的同龄人的缘故,读了先生的作品倍感亲切。品读之余,感触良多。总体感觉先生的书画作品传统功力都十分深厚,气格高雅,雍容大度,作品中充满才气,既有对传统的继承,又有时代的创新。
       先说一说先生的画吧!对画事我虽不太懂,但感觉先生的工笔花鸟画和山水小品有宋人笔意,宁静、旷达、高雅、肃穆,使人极易走进先生所创设的美好画境中,去享受和体验,顿感远离尘嚣,心清气畅。再说一说先生的书法,最喜欢先生的篆书,取法高古,功力深厚,能够以古为新,在深入吸取传统经典精华的基础上,又融入现代审美意识,处处流露出先生对传统经典的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以及善于吸收和创变的能力,字形结构不落俗套,大胆创意,于规矩中见灵动,富有装饰性;笔法丰富多变,既厚朴又活泼,既古朴又飘逸,带有奇逸的意趣和较强烈个性色彩,自成一格,独具韵味,读来如对逸士高人。先生行书则生辣拙朴、结体灵动,笔法娴熟,线条爽利,极具才情,妙趣天成,一样富有强烈的个性,使读者读来如沐春风,快意盎然。但私下认为,先生的篆书和隶书中有的字形还值得进一步推敲,有的线条显得过于率意,如果能写的内敛、含蓄些,增加其内涵,会更有韵味。先生之楷书作品能够融碑化帖,碑帖融会,率意奇逸,古雅旷达,无论是线条还是结构也都颇具风采。先生之篆刻也能从深得古人意法,能从大处着意,小处落刀,也显得高古烂漫,工稳俊秀,读来也颇有韵味。
       先生不愧是当代最具发展潜力和发展后颈的青年书家,值得大家学习。我们相信,先生今后的艺术道路会走的更宽更广更远。以上浅见,不知兄以为对否?如蒙厚爱,请先生赐赠作品并惠赠作品集。
                                           彭新国于茂林草堂
                                       2009年9月28日中午

   通讯地址: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水土办
   邮编:362011

榴香草堂 发表于 2009-9-29 01:08

原帖由 榴香草堂 于 2009-9-24 01:2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知道自己为何睡不着的原因了
符书铭的书画印还有他那古香古色的书房
还有那么多雅致的小玩意儿

我想到了一些词
古意 但也
清新
典雅
幽香
静谧
……
似乎带着我们回到了明清
回到魏晋
我愿意 ...
                                     再读符书铭
晚上再次细读了符书铭先生的书画印和他书房里的宝贝
依然赏心悦目
让我一读再读他的宁静典雅的艺术
美的艺术常是雅俗共赏的
而符先生的书画作品里有更多雅的气息
雅致   雅趣    雅韵   高雅
工笔山水里的宋人笔意
书法作品里的魏晋和明清之风
让我们看到
传统的东西多了
就不会俗

先生的篆刻在他的艺术里显得有鲜明的个性
写意的多章法奇崛
但仍与其书法韵味一脉相承

爱看先生的书房
书架里壮观的古书籍 艺术书籍
明清式古典红木书架 门窗 座椅茶几 门窗 屏风
还有陶瓷茶壶小葫芦
还有那兰花
还有那自制的文房用品
……
所有的所有
都看出主人的精心和似乎的不经意
更体现出主人传统的文人审美

很耐看和令人向往的书房
所以让人爱不释“眼”

最后再次祝贺符先生网展成功
祝愿先生艺术常青

说了一些浅见
不知先生以为如何
总之是欣赏先生的艺术
如蒙先生垂爱
请赐集子学习珍藏
谢谢


363200
福建省漳浦县麦市街北10-503   陈俊艺

em13

[ 本帖最后由 榴香草堂 于 2009-9-29 01:11 编辑 ]

怡情怡志 发表于 2009-9-30 23:35

em1 em1 em1 em1

知遇书屋 发表于 2009-10-1 13:54

em11 em11 em11 em11 值此国庆大喜之日,诚祝符老师双节快乐!身体安康!书艺进步!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湘仔 发表于 2009-10-4 15:36

em1 em1 em1 em11 em11 em11
美好的祝福,耐心地等待。
页: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查看完整版本: 【2009年9月强档人物】符书铭(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