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2:59

【笔情恣肆 淋漓洒脱】—赖昌平中国画网络展

艺 术 简 历

       赖昌平号若非居士,1964年生于浙江,现居北京。
       山水画师从王镛、程大利先生,先后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首届书法研究生班、中国国家画院程大利山水画高研班及课题研究班。现为中国美术创作研究院创研室主任、杭州宋城画院副院长、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书法及山水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展览并获奖:全国第八届书法篆刻展, “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大展(铜奖),建国55周年全国青年国庆书画展(优秀奖),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书画展,走进经典2007年度全国优秀画家作品邀请展(艺术成就奖)“青阳入墨——纪念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书画联展”等。
      出版有《继往开来中国画名家师生作品专辑》山水卷(人民美术出版社);《当代名家写意山水—赖昌平》;《当代中青年书法名家—赖昌平》;《中国书画》当代实力山水画家专辑等。

[ 本帖最后由 书画文献 于 2009-6-17 23:03 编辑 ]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05




笔情恣肆淋漓洒脱
----赖昌平的艺术世界
                                             文/ 耀文星
      在我众多的师友学长中,赖昌平是颇为独特的一位。他身材不高,留点小胡子,戴个小眼镜,眉宇间英气逼人,有古畸士潇洒出尘、不偶于俗的风采。曾经有人和我说:人有奇骨则画必奇焉,在我看来恐怕还是是沉醉于丘壑林泉足以变化气质、涵养性灵,所谓烟云供养的缘故。当然,这种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公案,我们还是暂不去考证了。
   
       我与赖昌平既是老乡,又有幸共同问教于程师大利先生之门。加以一样的瘦骨清癯,一样的嗜好抽烟,也一样喜欢白天睡觉,晚上熬夜画画。这样看来,我与昌平是有着难解的缘分了。所以我们每次见面似乎总有说不完的话。聊艺术,聊人生,当然也没忘记一支一支的互相分烟抽。似乎我们每聊一次,都会弄的满室烟味,一地烟头。所幸嫂子倒也没抱怨什么,只是一个劲劝我们注意身体。虽然这是个小细节,但在我这种大龄未婚青年这看来,老赖是令人羡慕的。

      赖昌平原先以书法名家,其作品曾多次入选各类展览。在中国书法院进修的时候,与同道们组织的“网络书法五号线”更是搞得风风火火,反响热烈。赖昌平的书法从汉分入,雄拙高古,兼收楚简及帛书之奇趣,不衫不履,有历落之慨。近作并参北碑,吸收了许多近代名贤的东西,如徐生翁之古拙、谢无量之飘逸、弘一之圆融无碍等等。对于前人的东西。赖昌平没有模拟其形迹,而是以一种武侠小说里“化骨绵掌”似的神功对它们进行吸收,最终化成了自家的血肉。一直都觉得老赖是天份极高的人,他的艺术之路实在是非大天才不可为。可最近忽然觉得,老赖的成绩也是积年的勤奋所至,而且他一直很在状态里。特别是他对艺术清晰的认识,也使他与盲从时风,毫无主见的为表现而表现的书家严格区别开来。在这个时代,其实本来就不缺乏聪明人,可很多人却把聪明用于追随时风、博取利禄上去了。老赖却是有点发迂的,为艺极疯狂,处世却颇散淡,这么些年,粗茶淡饭,却也练就一副宠辱不惊的心肠,我想这恐怕是他能一直能在状态里的缘故吧。

       在北京常听人说起“书而优则画”,在这一点上,赖昌平倒是个典型的例子了。但我总觉得这对于赖昌平来说倒不是有意为之,要去是到画家锅中分羹,而恐怕是心之所合也。我不知道老赖是什么时候开始画山水画的,但从他在书法院临摹的一批古画来看,已经很有些功夫。线条笔笔篆隶出,很厚实但干净利索。在书法院时期赖昌平学画师从的是王镛老师,王先生书画印兼参的艺术理路对他有着深入的影响。从书法院结业,赖昌平顺利的进入中国国家画院,深造于程师大利先生的工作室。从此赖在了北京。前段时间,赖昌平的贤内助也从家乡来京照料他的生活,可见他是有久居之意了。我不知道,京城为什么就这样值得我们留恋,也许天子脚下,来的人都想沾点王气。附带说明下,我来北京比老赖晚一年。也修业于程师大利先生门下。师友们知道我们两个是老乡,老会发出得江南出才子的感叹。这主要是指赖昌平。我和他一样,也选择留下,当然,赖昌平留在北京是为了艺术,而我不过是奔走衣食,这里面还是有境界之别的。

      赖昌平在程师大利先生门下学习的时间里,可谓勇猛精进,在很短的时间里,已经画的相当成熟。真仿佛是释子悟道一般的不可思议。我想这既在于程师学问深醇,指导有方,也在于赖昌平本身的天赋与勤奋。在学艺的法门上,程师一直主张中国绘画当以求笔墨为上。昌平秉其教,平日多从锤炼笔墨处下功夫。这也与他平日在书法上的训练有关,古人云“用笔千古不易”,岂不然哉。赖昌平山水画用笔的特点是松而活,挺而劲,不粘不滞,不刻不板,驱使自如,给人以腕走龙蛇,一气呵成之感! 他善用雄健的秃笔,层层皴擦勾染,含毫濡墨间,有扛鼎移山之力存焉。而墨法上则多用水,同时注重积墨,一幅画可积十余遍而不沉闷,或笔简墨淡,或浓重滋润,浓淡干湿极尽变化,最后以浓墨点苔,愈发显得山川深厚,草木华滋。赖昌平的画每从石道人、王原祁处取法,力追高古。于近现代黄宾虹、陆俨少诸家亦兼蓄并收。丘壑经营上繁复严密,从王蒙、董源等人吸收了许多手段,郁茂而不迫塞,也可见其上溯宋元的艺术野心。写景则不以新奇取胜,而于平凡中见幽深;不论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远、深远、高远之景,或场面宏阔,或局部特写,景物突出,变幻无穷。而情感的律动与理性的沉思,相互权衡制约,如清泉出深山,奔腾跳跃,自然成文,复归于舒缓恬静之中,富有清新静穆之致。而线条或粗或细、或长或短作跳跃式的律动,水墨云烟的渲染,真实的再现了山川之质。

      清人黄崇惺说:“画者心中必有一段苍凉盘郁之气,乃可画山水”,对于赖昌平的画来说,满纸抑塞磊落之气愤懑盘郁,勃勃难消,可见他的个性是兀傲的,虽然有时候看来,他沉默寡言,但我们从他的作品中,依然可以读到他内心世界的波澜。我与赖昌平交往的时间虽然不是太久,但对他的经历还是有所了解。他原来是有“铁饭碗”的,却为了自由也为了艺术毅然辞职。这么多年,坎坎坷坷,风风雨雨,他走了过来。所没有改变的是他对艺术最初的执着。前人讲“出家如初,成佛有余”,其实艺术家又何尝不是这样。选择了艺术,我想就是选择寂寞,但在坚持的过程中,同样面对的是太多的名缰利锁,太多的诱惑,特别在京城这样一个名利场,想要保持一份清醒,又是谈何容易。所以与我见过的许许多多自命不凡的所谓艺术家相比,赖昌平身上最可贵的恐怕都还不在于他那过人的才华,而是他身上的那种散淡,因为散淡,他能够有所坚守,能够有所不为。中国画是心灵的艺术,宗炳在《画山水序》中提出了“澄怀观道”的要求,如此则腕底风情,陶然自得,内可以乐志,外可以养身,而面对种种外在的好恶镜缘,也都能坦然应之了。

      前文已经说过赖昌平和我都是痼疾难消的老烟民,吸烟固然有害健康,却也抚慰了我们经年漂泊的心灵。忽然想起一句浙江老家出产的“利群”牌香烟的广告词:“人生就是一场旅行,在乎的不是目的地,而是沿途的风景和看风景的心情”。穿梭于人海中,我们或许不明白人生会在哪里靠岸,可上下求索的过程,难道不正是生命的价值与尊严的所在吗?

                                       2008年12月18日草于京华芙蓉里

[ 本帖最后由 书画文献 于 2009-6-17 23:07 编辑 ]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12

和导师王镛先生在一起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15




遒丽苍老风蓄古韵
——记书画家赖昌平

文/孙大宇

      认识昌平兄以前,我记得美术馆有个画展至今令我难忘。四十余幅水墨巨作令人心旷神怡、叹为观止。这个展览便是现下赖昌平兄的导师程大利先生的个展。所以,听说昌平兄前往国家画院,聆教于大利先生时着实让人心生羡慕。

       去年,我常常去书法院。在朋友们的集体宿舍,昌平兄经常手刁烟卷过来叙谈。自他2005年来北京中国书法院,跟随王镛先生学习书法前后,曾入展第八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获高恒杯全国书法展铜奖,建国55周年全国书法展优秀奖等,系中国书协会员,在当地是一位名气不小的书法家。我最喜爱昌平兄的篆书,苍茫遒劲、厚重拙朴,令人神往之。

      司空图把“雄浑”列为二十四诗品之冠,刘勰说:“壮丽者,高论宏裁,卓烁异采者也。”我想,书画也不例外。昌平是地道的书家,可以说吴昌硕对他的艺术过程、艺术品格影响极大。昌平以吴书为基,画自遒丽古拙。

       从劲悍到丰富,是书法用笔到山水用笔的转变。书法用笔虽然讲求提、按、中锋、侧锋,但是面对大自然,固有的定势显然不够用。所以转入绘画的学习后,昌平在保持书法笔性的前提下,对绘画笔墨的丰富、造型的锤炼诸方面,在程大利先生的辅导下,法式日趋成熟。创作出了诸如:《雨声山纳一天秋》、《山水写生系列》、《淙流绝壁》、《溪上烟雨图》等山水佳作。《绘事微言》云:“凡画入门,必须名家指点,令理路大通,然后乃不妨各成一家。”在程先生的指引下,他传诸古今,于“二石”入手,上追宋元精神,临摹功课累积于胸,又旁借程大利、龙瑞等当代山水大家的创作经验,与笔墨间营造出自己特有的书写性线质和朴茂的整体气韵,这在当代青年画家当中是不多见的。

      石涛《画语录》中言:“画于山则灵之,画于水则动之,画于林则生之,画于人则逸之。得笔墨之会,解絪緼之分,作辟混沌手,传诸古今,自成一家。”昌平作画,或水墨直叙或略施浅绛,去矫饰远矣,留本真以见其性。他还善于营造画面的厚重氛围和山、水、云、气之间的空间感。昌平兄得笔墨之会,在他的笔下,山川朴茂丰厚,云气间另蓄苍茫,树木山石交相映构,相得益彰。以此看出:昌平兄瘦小的骨骼里实蕴含胸襟雄强之大开大合。苍茫洒脱间极具壮美情怀。

       古人云,写画要读书。昔人评大年画,为:“胸中必有千卷书,非真有千卷书也。盖大年以宋宗师,不得远游。每集四方远客山人,纵谈名山大川,以为古今至快。能动笔者,便欲其想象而出之,故其胸中富于见闻,便富于丘壑。然则不行万里路,不读万卷书,欲做画祖,其可得乎?此在士夫勉之,无望于庸史矣。”程先生的教学注重:传统文脉与书画的相倚,强调多读书、多写生。万里路的生活积累,万卷书的文化沉淀,笔下自有奇趣,将来方能达到超凡之化境。昌平谨按恩师教导,除日课传统,复用心于读书、于自然,从古人的画法与中国人文精神当中汲取营养,不断提高。

   “山水之妙,苍古易知、奇峭易知、圆浑易知、韵动易知,惟逸一字,最难分解------”昌平兄做到前者已属不易,如何能够追“逸”,则我拭目以待。


[ 本帖最后由 书画文献 于 2009-6-17 23:22 编辑 ]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25

和导师程大利在一起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29


情采生于笔
       ——读昌平的画
文=翁芳友

      江南的景致,一直令我神往不已。枝叶溟蒙,樾荫十里,正是花开时节,馨香弥漫,馥郁醉人。昌平便生长在江南。江南的山青,江南的水甜,江南的男女最懂得享受,吃喝穿戴都很讲究品位。而昌平却痴心书法绘画,多年来苦心独诣,笔耕不辍。近年独钟情山水画创作,以自我生命之意与宇宙之意相映契生发,以山川草木显现之。因此,其绘画便成其为安顿性灵的栖息地。前人讲“诗言志”,画又何尝不是昌平言志的方式呢。
          昌平的画有浑厚苍茫,又具有江南人特有的灵秀氤氲之气。昌平笔下的山水多写秋色,“明净摇落”而使人感到“肃肃”。对自然山川的摹写并非他的最终目的,他只是借助自然之境,来表达自己对传统笔墨的态度,来抒发自己的情怀。郭若虚说:“凡画,气韵本乎游心,神采生于用笔”,这种情怀正是对传统文化的愉悦畅游。他是将自然人格化,一草一木也就都有生命之所在。昌平擅书法,他的创作能够进入书写状态,用笔松动灵活。很好的笔墨驾御能力,使得昌平画能生动起来。文人画讲意气,强调“得意忘形”,以“气韵生动”为最高的审美标准。事实上画之意气、气韵就是画家人格、思想、才情的灌注和表现。
           昌平以书法转入山水画创作,较成功地由书法笔墨而用于绘画,对于中国画的“写”的用笔自成一种境界。他的山水取法髡残,用笔繁复严密,郁茂而不迫塞,图式不以新奇险绝取胜,而于平远中见幽深,笔法浑厚苍劲。善用秃笔和渴墨,以渴求润,草木华滋。今人作山水多用水墨渲染,或信笔涂擦,而对于前人精湛、娴熟、出人意料的笔墨深度少有人能及。窃以为,除取法髡残外,昌平有必要更多关注“写意”之外的前人经典,如倪云林、龚贤,甚至董其昌,借鉴他们对于笔墨细腻、敏感的把握,或可更有助于对传统山水画的更深层次理解。
          昌平现在寄居北京,专心绘事,常常是在枯燥的思索与机械的笔墨挥洒中迎送着无数个晨昏。都说漂泊的日子是苦楚的,那是别人的感觉,昌平似乎没有觉得。苦,是因为欲望太多;乐,是因为没有想法。世事的乐趣,往往不只在结果,懂得感受过程,所有的压力便成了动力。苦也自在。在这种自在中,他始终坚持着自己的理想,理想是现在生活的另一种延续,沉潜下来,理想中的一切也就会成为生活中的一切。行文于此,不禁想起了黄宾虹的那幅对联:
               嗟!何物羡人,二月杏花八月桂;
               呸!有谁催我,三更灯火五更鸡。
           有谁不是忙碌于理想与现实的转换之间呢?愿与昌平互相激励。

[ 本帖最后由 书画文献 于 2009-6-17 23:33 编辑 ]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38


赖昌平中国画欣赏

[ 本帖最后由 书画文献 于 2009-6-17 23:39 编辑 ]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44

em1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47

em1

书画文献 发表于 2009-6-17 23:48

em1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笔情恣肆 淋漓洒脱】—赖昌平中国画网络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