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墨白 发表于 2009-5-5 11:30

原帖由 泗州阿涛 于 2009-5-5 11:05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安徽书坛三翘楚!张学群先生从政之余还有功夫写字,真令人敬佩!而且写的还这么好!!韦斯琴也是活跃在全国书法界的重量级人物,由于楷书功夫扎实,行草学王铎很快就成了行家里手。求一本学习不知可否??
安徽 ...
终于见到泗县老乡!em13 em13 em13

尹墨白 发表于 2009-5-5 11:30

再来学习!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大运河上 发表于 2009-5-5 11:31

em1 em1 em1

黄隆恩 发表于 2009-5-5 12:23

祝贺em1 em1 em1
各领风骚。

lssy158 发表于 2009-5-5 13:52

em1 em1 em1 但愿别骗人。

无墨一人 发表于 2009-5-5 14:03

非常有指导意义,希望能得到一册学习学习!谢谢
地址:唐山市丰南区唐山劳动高级技工学校机械专业教研室
姓名:王志聪
邮编:063300

残壶 发表于 2009-5-5 14:05

贺三位先生!   
祝贺“翰墨徽韵-张学群,韦斯琴,李彬书法展”圆满成功!
求一册学习!

杨红杰 发表于 2009-5-5 14:19

徽韵传播四方 翰墨挥洒天下

我拜读版主及胡老师的《三剑指陇上》更多的书法作品让我应接不暇,叹为观止。马上到上班时间,不得不停下,今天看到可以赠书,厚颜相求,您读后敬请惠赠,谢谢!
我的联系方式是: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第一实验中学美术教师杨红杰收,邮编462300.
不胜感激,谢谢!

残壶 发表于 2009-5-5 14:19

张学群先生的书法呈现自立秀雅、古朴之风格,行草书创作,意作笔到,挥洒自如,情境超迈,自然天成。张学群先生玩书法,可谓玩出了艺术的真谛,玩出了生命的意义。不难看张先生对数千年书法艺术传统的全面继承和深刻把握。行草书作品中,既有宋人的意趣,又含明清的神态,亦见近人的影响,而每件作品又充满个性,与众不同,有张学群自己的东西。这种“东西”就是张学群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追求、自己的创造、自己的风格以及自己的人品、学养、智慧、心态等。线条在不疾不缓的推进中保持平稳的节奏,完成一个个匀称空间的切割,最后营造出一种宁静朴实的氛围.傅山和董其昌都前后多次谈到赵孟糗,说他的作品"妙在古淡处".这样看来,技法娴熟的作品,自然而然会牛发出一种难以述说的气息.对外界资源的吸纳转换,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才能.张学群令我惊讶之处正在于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张学群是当代书法尤其青年书家群体中走传统与创新结合之路最为成功的典范之一。
韦斯琴女史很早就已经成名,其书风呈现为精致、清雅、秀逸,都显示了细心、耐性等心理特征。精工表现在小楷上,有十三行的味道,也有钟绍京、文徵明的情调,是极其工稳的一路。即便放大了来欣赏,小楷也能抵挡挑剔与分析,可称精工。明人贝琼称:“务速者不暇工,惰而不进者不能工。心思之精,如弓人之弓;发之不苟,如羿之射,然而可言其工。”韦的小楷有一种清空疏淡华滋润泽之美,所谓梨花一枝春带雨,柳絮池塘淡淡风,就是这种韵味。字距疏朗,行距疏朗,显示书写的轻松,传递给了欣赏者。明人谢榛很生动地说:“官话使力,家常话省力;官话勉强,家常话自然。”韦的小楷属于后者,不像有的书者,过于下力,咄咄逼人。大字行草。她吸收了章草与明人书风,完全展开与小楷迥异的另一个世界,***澎湃。在韦的草书作品里,用笔轻重、用墨干湿、速度徐疾,都在运动中变化着呈现另一种气象,甚至能大笔纵横地以草书写近三米长的四屏条。可以说,韦的行草作品更进一步地把一个人丰富、复杂的思绪、情怀,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因此精神世界也更充分地展示在观者面前。一个人具有这两方面的笔墨,动静结合,适时适性地运用,颇为默契。与别的书家不同的是,韦斯琴常将自己的散文作为书法的文字内容,散文细腻,小楷亦雅致,书文合一,优游涵泳,为一般书家所无。
李彬先生把“二王”行草书作为了自己的专攻方向,兼学篆、隶。在书法历史上,晋代书法的主体风格的定位是以“尚韵”为主,“二王”唯美主义的书法风范,与现代人的审美不谋而合,“清风出袖,明月入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境界,这种天人合一,浑然一体的美的艺术创造,自然而然的受到人们的青睐。从当前的书坛状况来看,也都把学习“二王”作为书法生命中一个不可或缺的过程。在“二王”的学习上,他很注重点画的刻画、字的造型和经典的用笔,更注重于字的神采。王僧虔《笔意赞》言:“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余以为,学书之道,求形易,求其神采,甚难矣!得其形而未得其神,只是一个开始,两者兼得,已臻妙境耳!李彬寻找着自己的书法艺术道路,而且确实是“独上 高楼”般地寻找,一个“独”字真实地成了李彬艰苦寻路的写照。他独立审察,独自思考,独辟蹊径地去创造与自己性格相符合的艺术风格。从李彬先生的近作看来,他的书法风格也正在逐渐的求变,希望李先生能够形成自己异古殊今的风格。
祝福三位先生!!!!!
希望能够惠赐作品集学习!!!
河南省禹州市花石中心学校
461691
马可 收

[ 本帖最后由 残壶 于 2009-5-7 20:33 编辑 ]

黄隆恩 发表于 2009-5-5 14:36

em1 em1 em1 祝贺展览成功
页: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查看完整版本: 【现场全记录】“翰墨·徽韵—张学群 韦斯琴 李彬书法展”(一楼新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