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国康 发表于 2009-2-28 00:24

钟国康印象记之一 只觉《篆刻入门》之类的书中知识在此集体失效。

钟国康印象记之一只觉《篆刻入门》之类的书中知识在此集体失效。(南方都市报)戴新伟/文
按,诸种文体中我尤爱读速写一类,在山水则为游记,在人物则为印象记访问记,往往攻其一点不及其余,是管中窥豹而有大写意,用流行的话说,就是细节的胜利。由胡文辉兄而识广州新闻界名士罗韬、梁以墀二公,由罗梁二公而识书法篆刻家钟国康先生。与胡罗梁诸公过从既多,渐忘窥豹之心,钟氏则仅见两面,所念者新鲜而突出,况罗公为其所作序文评论多篇,论眼光胸襟手笔,我辈不能超越其一,遂以取巧之心写无甚高论之文,杂记两则,略述交往,并偶然灯下读其印谱法书之胡思乱想也。

“不为鹅”
查日记,那晚梁公约饮酒。先是梁公不以我三十出头方有志于书法篆刻为晚,热心为我指导买刻刀印石。饮至半途就接到电话,云我曾见过一面的钟国康来了广州。没有比一位即将见到的篆刻家更适合做那晚的谈资了,而我正对前一次的痛聊意犹未尽。与梁公驱车去到广东文学院,房间里已有四五位客人,其中有我的前同事谢有顺先生。地上摊着刚刚写好的书法作品,几张条幅,气魄极大,钟介绍说临的张猛龙。我当时感到奇怪,他钤印乃是直接在地板上盖,而非一般盖印在纸下垫书。他称垫书盖印反而太突出白文,变肥了。
结果这一凑过去,发现他盖的那方闲章(“心境”)极靓。
书法作品很快就被人带走了。除了书法,现场还有钟国康的另一成果——七八方印石,看样子都是那天的作品。一干人品评欣赏,剧谈良久,深宵客散,房间里只余梁公与我。念及创作一晚的疲累,原拟告辞,不料梁公力邀他现场刻印。但现场石头用完,于是他说,就用你买的,刻好了你带走。
我也曾读过篆刻那种细致繁琐的规矩,也曾在网上看过钟国康刻印的视频,但似乎都远不如那晚感受强烈——我觉得,这是在观看一种技艺的难度与自由。涂黑印面,拈笔在纸上写了其中一个字,先刻“不”再刻“为”,然而渐进渐深渐无法,只觉《篆刻入门》之类的书中知识在此集体失效。铁笔游走,完全打乱了字的秩序,让人感觉在印面来回奔走,实在具有瞻之在前忽焉在后的舞蹈效果,沙石四落,奏刀之声爽利之极(“唔,有沙钉。石头要白色的好,跟容易看见刻痕……”)。治印者心手两忘,而观者亦能从中感受到跳出一切条条框框的艺术自由。
这方九块钱的印石原本是我操刀磨炼的阵地,“不为鹅”的印文亦是我练刀更是练笔的自况,然而几分钟之后,蘸上印泥,钤上,我们三人一致大赞,钟国康并指出“鹅”字中“一条腿”的妙处。那晚我揣着钟国康这方作品回家,依旧惘然于一种“艺术的熟练”——对我来说,钟国康直观地给我上了一课。我们往往迷惑于大师口吐莲花的高论,而不记得大师身上须有匠人般的干练。艺术可以想,可以做,但做比想更重要。做体现艺术家的勇于任事,是“能之难也”的精神。善于做还意味者对熟练技术的把握,以艺术的层次而言,没有熟练,也就缺乏进入更高一层难度的可能。
后来与梁公再谈起那个观艺的夜晚,除了感谢他的慈悲,我依旧因自己价值九块钱的劣石满怀歉意。梁公说,如果是好石头,这方印说不定以后就被人磨掉了!信然信然。


作者网络连接http://pessoa1935.blog.163.com/

钟国康 发表于 2009-3-2 20:26

em13 em13 em13

匣里金刀 发表于 2009-3-3 09:28

em1 em5 em5

渭水散人 发表于 2009-3-4 10:06

篆刻使人耳目一新。em1

钟国康 发表于 2009-3-7 20:45

em13 em13 em13 em13

钟国康 发表于 2009-3-12 02:58

em13 em13 em13 em13

钟国康 发表于 2011-2-18 10:40

优惠网友

2千元刻印,

送七万六千元价值的印、书法作品、《钟国康篆刻》集、《国粹》集等

-----------------------------------------------------------------------------



活动只限于5名,
还未编辑好就有一人全定了,
只好再增加5名。

2000元刻一方(如下样板中印);
价值的(40000元)印、
意临安吉吴缶翁石豉文
对联一付价值(24000元)、
书《钟国康篆刻》集(800元)、
《国粹》寄缶庐印存(400元)怎样。


落实电话:13502899387

书艺公社交流论坛http://www.shufa.org/bbs/thread-149722-1-1.html



钟国康 发表于 2011-2-16 21:25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1_122:} {:1_122:}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钟国康印象记之一 只觉《篆刻入门》之类的书中知识在此集体失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