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一 发表于 2009-2-13 17:28

蘸墨拈花 一日一禅

读禅诗 写禅诗 得禅心 观自在

活动办法: 每日由净一佛教艺术交流中心精选禅诗一首,诸书家以书法形式将禅诗书写出来回帖于后。每月整理回帖举办“指月”禅诗书法展,年终整理回帖举办“云水禅心·笔墨佛事禅诗书法年展”,根据作品数量及质量将考虑于京举办邀请展及出版作品集。
将组织网络同仁对作品进行月评,年评,奉赠礼品,凡参与者无论水平如何,以重在参与为原则,皆由净一佛教艺术交流中心奉赠薄礼一份,每月统一寄发一次。

活动主办:中国国学院·净一佛教艺术交流中心

网络主办:书艺公社

网络协办:中国佛学网

活动赞助:德利国际集团

此活动每日进程将由居士林转发至各大佛学网络。

空一 发表于 2009-2-13 17:28

em4 em4 em4 em4

空一 发表于 2009-2-13 17:28

一日一禅 开幕词

一日一禅 开幕词

关于禅,说不得。
关于禅诗,说不出。
索性,讲些题外话。
祖师大德开示了无数文字般若,禅诗算得上春风一枝,既鲜活,又清逸。
古来以诗入禅者甚众,而以书入禅,以禅入书者亦不乏名士。
随缘拣取些禅诗,一日上呈一篇,供诸方家书法日课之用,一来以禅诗入道,二来书家也省的翻查墨场小书摘句子了。
此栏目日日新,入得此门,足可日日心手双畅也。
诚祈诸方家以笔墨作佛事,圆满所愿。
十方三世一切佛,一切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密。
南无阿弥陀佛
惭愧僧

空一 发表于 2009-2-13 17:28

禅诗0001 六祖开悟诗


菩提本無樹.
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
何處惹塵埃

六祖开悟诗

空一闲话:
      这一首偈子,虽不如“白日依山尽”那么家喻户晓,但也算得上诗林之中异常别致的一枝。
      且不说此二十字出自山野樵夫之口,且不说樵夫生在南蛮不化之地,就凭这壁上被擦去的墨迹,足以让五浊恶世降一场无上清凉的法雨。
      不然一花如何开五叶,不然一语如何遍十方。
         感恩禅的智慧。
         感恩佛。
         2009·02·13·22:44于一默禅房


六祖慧能大师简介

  慧能(638~713)一作惠能,中国禅宗第六代祖师。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在今北京城西南)出生在广东新兴,生活、传法于广东。
  慧能家境贫寒,三岁丧父,迁居南海。稍长,卖柴养母。因听人诵读《金刚经》有悟,决心出家学佛。慧能于公元662年到湖北黄梅参拜弘忍大师。慧能初见弘忍,弘忍便问他﹕「你是哪里人? 来这里求取什么 ?」慧能回答﹕「弟子是岭南人,来到这里不求其它,只求「作佛」。」弘忍听后问道﹕「你是岭南人,哪里能「作佛」! 」慧能回答﹕「人有南北之分,「佛性」并无南北之分。」这非凡的志向让弘忍刮目相看。为了不引起众人的注意,就安排他随众劳动,在碓房舂米。慧能乐于从命,终日舂米,干得甚欢。当时弘忍的徒众有700人。在慧能入寺八个月之后,弘忍命各人呈上一首偈语,这实际上是一场考试,他要选择继承人。神秀是众僧中的上座和尚,他在半夜三更时分,独自掌灯,在佛堂的南廊写下一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清晨时,弘忍见到此偈后漠然不语,慧能闻声来到廊下,他要求也做一偈,得到许可,于是他高声念道﹕「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弘忍看到是慧能,就叫他退下,第二天弘忍把慧能叫去,为慧能讲经又把世代相传的法衣交给他,正式传他为禅宗六祖,并为他的安全着想,亲自送他到江州的渡口,吩咐他不到必要的时机,不要把自己是禅宗六祖的身份讲出来,免得有禅宗的僧人来争夺。为躲藏“烦恼未断者”加害,他在广东四会一带的猎人中藏匿了整整15年,直到唐高宗仪凤元年(公元676年)才公开露面。是年正月初八,慧能来到广州法胜寺(今光孝寺)。一天,风扬起寺庙的旗幡,两个和尚在争论到底是“风动”还是“幡动”?慧能说:“既非风动,亦非幡动,仁者心动耳。”慧能的说法,令众僧大为惊叹,引起了印宗法师的关注和尊敬。不久,印宗法师为慧能剃度,后又召集高僧名师为慧能举行了隆重的授戒仪式。次年春,慧能离开法胜寺,北上南华寺开山传法,前来送行的有一千多人。 在南华寺,六祖慧能传教说法长达37年之久。其间,韶州刺史韦璩曾邀请慧能到韶州开元寺(后更名为大梵寺)讲经,其言行被弟子法海汇编成书,这就是被奉为禅宗宗经的《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的言行记录能被称作 “经”,而一个宗派祖师言行录也被称作“经”的,慧能是绝无仅有的一个。
  唐玄宗先天二年(公元713年),慧能圆寂于家乡新兴县的国恩寺,享年76岁。次年六祖真身迁回曹溪,供奉在灵照塔中。慧能在生前就深得朝廷的恩宠,唐万岁通天元年(公元696年),女皇武则天曾为“表朕之精诚”,特地遣中书舍人赐给慧能水晶钵盂,磨衲袈裟、白毡等礼物,其诏书对慧能表达了十分尊崇的心情:“恨不赴陪下位,侧奉聆音,倾求出离之源,高步妙峰之顶。”慧能去世后,更是名位加身。唐宪宗追谥慧能为“大鉴禅师”,宋太宗又加谥为“大鉴真空禅师”,仁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禅师”,最后神宗再加谥为“大鉴真空普觉圆明禅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等文学大家都先后为慧能撰写过长篇碑文,以记述他的事迹。

[ 本帖最后由 空一 于 2009-2-14 09:17 编辑 ]

空一 发表于 2009-2-13 17:29

禅诗0001 六祖开悟诗吴勇书

茶墨山坊 发表于 2009-2-13 20:06

6'''k2007_BH 2007_BH 2007_BL 2007_BK 2007_BK

茶墨山坊 发表于 2009-2-13 20:07

2007_D 2007_D 2007_G

寒巢___寒石 发表于 2009-2-13 23:01

俺写过近百首禅诗书法,不可说,不可说--------------------------一说皆是错。

em4 em4

空一 发表于 2009-2-14 08:58

原帖由 寒巢___寒石 于 2009-2-13 23:01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em4 em4
em1 em1 em1

空一 发表于 2009-2-14 09:18

编辑预留。。。
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查看完整版本: 蘸墨拈花 一日一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