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石
发表于 2009-2-13 12:20
原帖由 果儿 于 2009-2-11 11:59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四
(14)。。至于怎样才是严格的书法训练,可参见钱谦益所记王铎的情况:“秘阁诸帖,部类繁多,编次参差,蹙衄起伏,趣举一字,矢口立应。覆而视之,点画戈波,错见侧出,如灯取影,不失毫发。”(《故宫保大学士孟津王公墓志铭》,《钱牧斋全集》第五册,1103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王铎所临古帖,被认为是以前人为依托而自运的典型,但他对“阁帖”曾下过非常细致的工夫。
...
这是邱振中此文的注释里的一段。王铎“如灯取影,不失毫发”的东西,我没看到。倒是看到“自运”得很厉害的“十三行”。
黄宾虹的学习方法,倒是很值得注意。同一个注释里,我们看到他致朱砚英:“鄙人每日虽无间断,要皆自行练习古人笔力为多,留存在粗纸之上,只一轮廓耳。”黄宾虹的实践,在邱振中这篇文章里,也得到证明。 邱振中似乎有点不以为然,但我觉得这正是黄宾虹“舍得”的地方。不舍不得。
那我们知道,王铎的临摹,后来(?)也该是这样,练习古人笔力为多。我想起练武里的站桩。
金沙石
发表于 2009-2-13 14:51
先上两个连接。
首先是黄宾虹的画,连接是果儿给的:
http://www.artx.cn/pic/22_29.html
再连接“阅读邱振中”里开始谈论黄宾虹的段落:
http://www.shufa.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815&extra=&page=67
果儿
发表于 2009-2-13 18:32
原帖由 杨梅岗人 于 2009-2-12 14:02 发表 http://www.shufa.org/bbs/images/common/back.gif
建议果儿加上附图。
我是从其他网站复制来的,没有看到附图。你如果有就发上来。em13
梧桐栖凤
发表于 2009-2-15 15:11
感谢金沙石的提供链接,看了黄宾虹的画,所谓“一勾一勒”,大概比做写文章时的对偶。虚谷画上的鸟儿一般都成双成对的。
吴昌硕作画都用复笔,齐白石改作单笔,黄宾虹来个对偶,大家都有点看家法门么?
金沙石
发表于 2009-2-17 14:04
一勾一勒,正如作诗时对偶。但又不只是对偶而已。黄氏对于勾勒,有很严格的理解,几近律诗里的对偶,特别讲求笔锋之顺逆并用。顺者如云,逆着如雷。 笔有顺逆,法用循环。其法即五法。
东草房
发表于 2009-3-30 09:26
em1 em1 em1
醉荷
发表于 2012-7-23 11:58
又一次学习了。
简庐主人
发表于 2014-9-9 13:49
{:1_277:}{:1_277:}{:1_277:}{:1_277:}
石敢当画廊
发表于 2017-11-5 10:59
{:1_122:}
沈阳吴永江
发表于 2017-11-5 14:44
比较和研究不入鉴者的书法与绘画作品的笔法有什么意义呢?在我看来无论黄的字还是画,均不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