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淮懒散人 发表于 2009-1-25 11:31

em2 em2

某乙 发表于 2009-4-10 18:49

我觉得古代人画“四君子”都是有所寓意和寄托的,并非图某种植物能入画。这也正是国画“符号”性的一个体现。
    比如画家只画了一笔,你说是线就是线,你说是兰就是兰,你说是高洁就是高洁。如诗一般,寓意丰富是几千年文化沉淀进去的。决非画一丛无名的美丽植物可比。
    画兰的传统不知始于何时,咏兰的传统很早,诗经、楚辞中均有。
    兰大约是因其香而传的。
   国画中成体系的花花草草各有风韵。
    梅是“梅花香自苦寒来”。
    菊是“此花过后更无花”,加上被陶渊明采。遂成“花中隐逸者也”。
    竹的寓意则是因其虚心而有“节”。古人有画竹不画“节”的,遭人嘲骂。其实画不画“节”,那“节”总是有的。
    另有荷花、牡丹等。
    无论哪种花,均有芬芳之味。或处高山,或处空谷,或为庙堂之富贵,或为江湖之野逸,其香不变。兰花大约是因为屈原佩带歌咏而成为是百花的代表了吧。屈子当年若另佩它花,后世所咏、所画当另有景象了。
    潘天寿题兰诗:“应从风格推王者,岂仅幽香足以传”,以兰贵在 “清”、“闲”的风格上。
    兰的香味是寓意人的品格——是“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所以,并非空谷幽兰才足以称道。陈继儒《王楚玉画兰》诗云:“年来空谷半霜风,留得遗香散草丛。只恐樵人溷兰艾,红颜收在束薪中”。悲叹人不已知,其意离“兰”所寓意的品质很远了。但并不妨碍这是一首好诗。
    板桥“阅尽荣枯是盆盎,几回拔去几回栽”。只当兰花是丛野草。也很有意味。em4 em4 em4

平石吧人 发表于 2009-9-15 20:23

em4 em4 em4

竹影随风 发表于 2010-3-4 21:40

em1em1em1em1海纳百川

竹影随风 发表于 2010-5-22 23:12

em1em1em1梅兰竹菊虽为传统题材,但霍春阳画出了新意,把它们发扬光大了。这是应该肯定的。

竹影随风 发表于 2010-6-30 20:01

em1em1em1

得意忘言 发表于 2010-8-7 17:52

{:1_215:}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由霍春阳萧平庸俗化谈画兰画荷之因说起(刘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