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回顾:当代中国西部书法创作8人谈
●何应辉(中国书协副主席、四川省书协主席)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推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一项重要战略决策。西部的发展必须加快,因为西部现代化的实现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现阶段的西部与东部,不独在经济发展,而且在知识发展上,存在着明显的差距。据有关学者的研究,知识发展水平的“衡量指标”,包括入均国际三大检索目录收录论文篇数、国内三种专利授权数、人均受教育年限及中高等学校在校学生数、人均年订阅报纸数、电话普及率、互联网用户数等(见《新华文摘》2000年第9期胡鞍钢、熊义志文)。很明显,这一系列指标,主要指直接影响经济发展的知识因素。但是,一个民族的全面振兴,离不开民族:文化的建设和民族精神的弘扬。作为文化工作者,我们更为关心的是:直接影响人们精神生活发展的文化艺术,西部与东部的比较又是如何?就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与发展特色、发展前景而言,西部有没有自身的优势?在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中,文化艺术:正作者就文化艺术的现实和未来的发展,应该和能够做些什么?重庆市书协值此时机,率先邀请西部各兄弟省区的同道,举办联展,召开研讨会,开了一个好头,可喜可贺。我衷心祝愿这次活动的成功,并更寄希望于研讨会,能就西部文化及书法艺术的现状与发
展,作尽可能深入的探词。
●郭伟(中国书协理事、云南省书协主席)
云南地处阻国西南边陲,国上面积三十八万多平方公里。其西南部毗邻缅甸、老挝、越南三国。东北部与广西、贵州、四川、西藏等省区相连。地理、气候丰富、复杂,素有“植物王国”、“动物王国”、“矿物王国”之誉。在这片美丽、富饶、神奇的土地上,25个民族繁衍生息。自公元前279年,楚将军庄桥人滇,秦开五尺道,汉置郡县,云南遂与华夏文明息息相联。云南现存的古代石刻文字,以西汉“延光四年封地刻石”为最早。其后,书名显著者有东汉“孟孝琚碑”;东晋义熙元年“爨宝子碑”;南朝刘宋大明二:年“爨龙颜碑”等。两千年来,书法薪火不灭,惟因天高地远,终难成气候。屈指数来,名留书史而得名者,仅明季杨——清、苍雪大师,明末清初高僧担当、清中期钱南园数人。云南书法因历史、地域、文化诸多原因,基础薄弱,发展必然受到制约。1980年全国第‘届书法篆刻展览为云南书法艺术事业带来第一个机遇。20年来,云南共举办全省性书法展-::十余次,与兄弟省市联展近十次,并与日本、新加坡及台湾省成功举办了书法篆刻联展。随着时代的进步,现代高科技的飞速发展,地域限制和信息封闭正成为过去。在党中央开放大西部的决策下,云南书法艺术事业将会同整个西部书法艺术事业,在新世纪里共同发展,我相信,通过我们的不懈努力,中国西部书法必将迎来灿烂的明天。
●戴明贤(中国书协理事、贵州省书协主席)
如果要对贵州的书法境况作一概括,或可喻为“曹郐小邦,黔山活水”,不成大气候,却也不干涸。曩昔如此,至今扰然。耆宿陈恒安先,生曾说:“黔之书法传统,带有地方习尚及作家个性者,集中表现于篆书,行楷书两方面。”篆书以莫友芝、姚茫父为代表,上承斯冰,参以鼎锦、砖陶文字,富于金石韵味,形成黔省篆书流派;行楷宗颜参米,还蹙钱沣、何绍基影响,出之以凝重方整,代表人物有郑珍,袁思。总体是取法不俗,而蹊径较窄。他勉励今人充分利用现代学习条件,拓宽视野,转益多师,开创丰富多彩的新生面。今天的贵州书法界同全国各地一样,基于书法本体观念的确立,对书体、书风、取径的多样化和高格调,进行着执著的探索,力求艺术个性的张扬。目前,书界耆宿除著名画家兼书法篆刻家方小石、谢孝思二先生健在外,陈恒安、涂月僧、许庄叔、何龙昌、王萼华、张星槎诸老均已谢世。中年书家周运真、包俊宜、杨霜、闵思源、雷于进、郑正强、章维崧、倪祖林等成为承先启后的中坚力量,而近几年中崛起的一批中青年书家,锐气逼人,大有后来居—上之势,肩负着贵州书法的明天,其中代表者有陈加林、陈弘、邱世鸿、周加加、何怀德、杨承宗、李维力、郭源远、郭堂贵、王力农、赵嘉陵、倪灵佩等人。篆刻方面有邵天华、王道常、赵文林、刘树娟、董绍伟、秦良静、孙毅等人。致力于书学研究的则有姜澄清、陈训明、何本安、刘锦、徐永超等先生。从纵向比较的角度,贵州今天的书法状况,较之20年前确实有了很大发展和进步。但如果与兄弟省市(特别是书法大省)作横向比较的话,仍然是黄山谷诗的那个比喻:“我诗(书)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君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尤其是经济滞后大大制约着贵州书法的繁荣和提高。书家极少有向外地同行交流切磋的机会,艺术品市场更·远来形成;可以说贵州书法与先进地区的差距还在不断加大。近几年来,省书协千方百计谋求改善这种处境,但收效尚微。
作者: 篆刻 2005-6-5 09:18 回复此发言
--------------------------------------------------------------------------------
2 当代中国西部书法创作8人谈
●樊华(青海省书法家协会)
青海,长江、黄河的发源地。长江、黄河,汹涌奔腾,浩荡千里,百折不挠,直至大海。青海的[山河壮美,气势雄浑;青海的人民性格质朴,心胸豁达。在青海这块热土上,书法艺术源远流长,文人墨客代不乏人。尤其值得赞颂的是李德渊先生,他的书法兼容并蓄,自成一家,被誉为“李体”。1936年在南京举行的全国书法比赛中荣获第四名,12年后西北书局出版
了楷书字帖《书品》石印本,这在青海书法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改革开放二十余年来,举国上下兴起书法热潮,这无疑给青海书法带来了新的生机。青海的书法家们立足传统,探索创新。青海书法家们的作品粗犷豪放,气势夺人,在中国书协举办的各种展览中展示出风采。青海的书法艺术不断发展,呈现出—派欣欣向荣景象,但与发达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然而,青海的书法家们执著进取,不甘落后,特别是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中青年书法家们,更是“不用扬鞭自奋蹄”,表现出极大的活力和创造力。随着西部大开发春风的劲吹,青海的书法艺术一定会像“黄河之水天上来”,“不尽长江滚滚流”一样,令人赞叹和欣慰。
●吴善璋(中国书办理事、宁夏书协主席)
若西部的书法冠以“西部”之名,那么他该是什么样子?又如何区别于其他“非西部”的书法?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是困难的,因为他所牵扯的不确定因素太多。但我们仍可以现今西部地区书法发展的现状与趋向,以及西部地区的文化环境诸因素为依据,大体地勾勒出西部书法的轮廓;判定其特点则是可能的。我个人认为西部书法的轮廓大概是这样的:首先,西部书法是多元的,大致可以分为西北、西南两大板块。尽管同属西部,云、贵、川、藏及重庆与陕、甘、宁、青、新及内蒙在观念上,风格墓调上,仍存在明显的区别。以四川、重庆为代表的西部板
块,具有风格细腻,注重趣味的风格倾向’,而西北板块则有粗犷,注重气势的风格倾向,单以风格论,难分伯仲。但就作品质量、文化内涵和对创作效果的把握上看,西南板块要高一些,特别是四川,重庆明显高于其他西部省区,这是——个客观情况。能把四川、重庆圄囵卷进西部书法,无疑是件好事。“西部书法”的提出使得西部省区(市)有了整体的意识,而处
在这个整体中居领先地位的省市,也当审视自己的龙头地位,担负起自己在西部书法发展中的责任。西部书法通过内部的积极交流,来提高西部书法的整体实力而成为今后举办各种交流活动的出发点。第二,找到西部书法的标志性共同点,发扬光大这一点,使之成为西部书法有别干非西部书法的标志,我以为西部书法的基调应当是“强悍”,遍览西部的书法创作,可以看到,它不是儒雅的“吴侬软语”;也不是矜持的“孔孟衣冠”。而是多元文化背景下产生的融合体。西部地区大多属于汉文化与非汉文化交融的地区。而交融的混沌,破解了纯粹,造就了兼容。历史上征战养成的尚武习性,少数民族为生存铸就的强悍,生存条件严酷培育了品格的坚毅。强悍作为一个突出的特点,渗透在西部人的生活中,溶化在西部人的血液里。即使是从细腻为特点的川、渝书法,也通过特有的“麻辣”,表现出这一特点。而这一特点当是西部书法应该发扬光大的,也是西部书法可以“西部”冠之的根本所在。而西部书法的真正确立,则在于西部书法能否成为独立的力量与其他非西部的力量抗衡。我们有了西部书法的大堂,我们可以在其中通过交流、研讨、培训等方式提高整体水平。而真正能使西部书法站立起来,根本在于后备力量的培养,而西部在这方面大大落后了。令人堪忧!
●康庄(中国书协理事、内蒙古书协主席)
重庆书协将举办“西部热土中国西部十一省、区、市书法艺术展”暨“中国西部书法艺术合作、发展研讨会”,这是一个积极的书法活动,必将推动西部书法的发展。西部十一省、区、市经济相对落后于沿海,但文化艺术却有着雄厚的根基,有各少数民族浓郁的文化氛围,有其独特的民族艺术。2000年内蒙古书法家协会也曾举办了“全国首届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展”,展示了蒙、回、维、藏、朝鲜等少数民族文字书法,反响很强烈,电视、报纸都作了较多介绍,众多民族文字书法家怀着民族感情潜心创作也得到西部各省、区、市书协同仁的热情支持,在此再表谢意!西部地区是一片艺术的净土,广大书法家有很高的创作***,缺少的是横向艺术交流与视野开阔,所以我们要吸收全国乃至世界优秀的艺术营养,来滋养并壮大自己,尤其要继承和发展自己民族的传统艺术,并把她发扬光大,这对于西部地区的每一位书家来说都现无旁贷。 顺祝重庆书法家协会举办的“西部热土中国西部十一省、区、市书法展”暨“中国西部书法艺术合作、发展研讨会”圆满成功!
作者: 篆刻 2005-6-5 09:18 回复此发言
--------------------------------------------------------------------------------
3 当代中国西部书法创作8人谈
●李运熙(西藏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我们进入了21世纪,这是——个多体化、全球化、多元化、市场化、网络化、瞬息万变的大干世界。书法如何适应新形势,书法向何处去?这是我们书法工作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书法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它随着文字的产生而产生,社会的变化而变化,经济的发展而发展。书法艺术是相应的社会历史条件的精神文化土壤的特定产物,与社会的发展有着天然的关系和不可分割的情缘,凝结着民族与时代的心态,积淀着民族的精神,是时代的形象记录。文化是一种历史现象,每一个社会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书法当随时代,无论是否固步自封,墨守成规,都将会自觉不自觉地卷进时代的潮流。历史在前进,人自身在变化,文化系统及其价值观念也不可能处于封闭状态,必然会呈现出自我否定,自我更新,自我建构的现象。都会将根据人的需要和可能而被改变,基于现实条件的变化而调节,由过去流向现在,流向未来。
新世纪、新条件、新追求;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完成全国第四次书代会提出的目标,繁荣发展,开拓奉献,进一步开创书法事业的新局面。为西部大开发增砖添瓦,为21世纪中华民族的全面振兴做出新的贡献。
●周永健(中国书协理事、重庆市书法家协会主席)
经济发展的相对滞后,并不表示文化艺术发展的必然滞后,文化艺术的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支撑的多种条件,概言之可以归纳为内生态和外生态两类。内生态主指文艺家自身的德、智状况和进行文艺学习、创作的方法、态度,因之形成有特点的艺术个体形态。内生态还包括文艺家群体的和谐状况以及文艺的群体取向。外生态主指社会环境和条件,其中包括物资条件和人文环境。物资条件体现为发展文艺所必须的经济支撑;人文环境则指历史的文化积淀和斯时斯地人们普遍具有的文化水准和素质。就这个意义讲,当代西部书法发展的内生态的优劣取决于西部书法家个体和书法家群体,它和东部书法创作并无太大差异。但当代西部书法发展的外生态则和东部地区有较大的差距,这差距主要体现在经济支撑书法发展的不足上,由于这不足制限着书家个体和群体的生存、发展的更大空间,从而使西部书法发展面临着更多的相涉于创作、教育以及协会工作上的困难。要转换这种不利因素,书家个体应更加勤勉和努力,更虔诚和勇猛精进的进行艺术学习和创作,书家群体(书协)要内安则和谐团结,励精图进,外拓则优化工作方法,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条件,发掘一切可以发掘的潜力,以扩展文艺的外生态空间,并注重营造更好的内生态环境。其间书家个体的进取无疑是主要的,无数个有价值的艺术个体的汇集方体现出有价值的艺术群体;书法艺术教育是重要的,它是西部书法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西部书法界的协作、交流共谋发展是必须的,它有助于我们化短为长,集众家之力来解决我们:正作中暂时遇到的困难。
——摘自《书法导报》
转自http://tieba.baidu.com/f?kz=18207166
[ 本帖最后由 南山道人 于 2009-1-3 03:57 编辑 ] 我诗(书)如曹郐,浅陋不成邦;君如大国楚,吞五湖三江。”
em2 em14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