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贴】前半生是农民和木匠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传奇
【转贴】前半生是农民和木匠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传奇前半生是农民和木匠的国画大师齐白石传奇
2008年11月04日 18:00凤凰网专稿
马鼎盛:树立世之风范,铸造国之脊梁,欢迎收看风范大国民。
1956年,中国画大宗师齐白石获世界和平理事会国际和平奖。周恩来总理叮嘱过齐白石家属们说:“老人是国家的人瑞,你们要好好照顾他。”1955年秋天,周恩来委托文化部买了一所旧王府作为白石的住宅,修理费就花了几万元。不过当年中国画不值钱。1957年,有个荷兰人到北京琉璃厂搜罗中国名画家的作品,从齐白石、徐悲鸿、黄宾虹一直挑到陈半丁、傅抱石……20多张名家精品才卖l400元。到了2003年“中贸圣佳秋季拍卖会”上,齐白石作于1932年的《山水册八开》落槌1661万元人民币,买家是中国内地收藏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新富豪也给国宝捧场。像齐白石、傅抱石的画步步增值,总有一天赶上凡.高和毕加索的作品。
本期节目为您介绍国画大师齐白石。齐白石出身贫寒,前半生是农民和木匠。他从民间画工入手,习古人真迹,学诗文书法,游山川名胜,诗、书、印、画冠绝一时,被称为才华卓越的一代国画宗师。大凡花鸟虫鱼、山水、人物无一不精、无一不新,尤其是画虾堪称一绝。他的画热烈、诙谐、有趣,雅俗共赏,其中蕴含着生命的智慧和生活的哲理,确立了齐派风格在中国画坛上的历史地位。毛泽东说:“我也是齐白石艺术的爱好者。”毕加索的画价值连城,但是他说:“我不敢去你们中国,因为中国有个齐白石。”
1864年,齐白石出生在湖南湘潭一个普通农家,放牛、捡柴、种田构成了他的童年生活。13岁开始做木匠学徒,在跟师傅一起走乡串户做雕花木器的日子里,一次在一个顾主家,齐白石借到一部乾隆年间刻印的彩色《芥子园画谱》,于是他用半年时间,在油灯下用薄竹纸勾影,染色,钉成十六本,从此,雕花木活以画谱为据,花样出新。
27岁开始 齐白石画艺渐显被称为“齐美人”
27岁后,齐白石逐渐扔掉斧锯,专作画匠,以卖画为生,逐渐在方圆百里有了画名。
“尤其是仕女,几乎三天两朝有人要我画的。我常给他们画些西施、洛神之类。也有人点景要画细致的,像文姬归汉、木兰从军等等。他们都说我画得很美,开玩笑似地叫我'齐美人。”------《齐白石自述》
1919年,军阀混战,齐白石的湖南老家也是动荡不安,55岁的齐白石无奈放弃驻室山林、潜心作画的打算,离开家乡、迁居北平,但是文化古都各路艺人荟萃、诸多宗派云集,初来乍到的湖南画师,要想得到大家的认同可不容易。
李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齐白石就是画自己的一些生活感受,他是追求一种创新,说他是野狐禅,过去参禅悟道说你参的是什么野狐禅,歪门邪道。
齐白石不是一位传统意义上的文人画家,他把生活中感兴趣的和熟悉的一切事物统统搬进他的画里,打破了单纯的民间画、学院画之间的森严界限,得到传统文人阶层与平民百姓的交口称赞。平凡普通的事物也使画的意境达到空前的丰富。
李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他的画有农民出身的特点,有些题材古人想不到的,你像棉花的的花谁画呀,“花开天下暖,花落天下寒”,只有对棉花有体验的人才知道,结棉桃时,能不能开花是关键,棉家就怕花开不了,他的体会是劳动人民的感情。
李燕:(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就像白菜,没种过白菜没刨过竹笋,不要画白菜和竹笋,画锄头、农具,旁边几个竹笋,赭石放点胶水,叭叭几下,竹笋就像刚从土地里创出来的,他封白菜为菜之王。画砚台很雅,他写上此物润则家富足,此物干则家贫穷,他是卖画为生,砚台干了就没人买画了。
遇陈师曾点化 齐白石成就艺术转折点
虽然如此,齐白石的画作在当时也只能在南纸店寄售,价格相当便宜。直到齐白石遇到了他后来视为恩人的陈师曾,生活境况才发生了根本改变。陈师曾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他不仅在艺术上给予点化,而且将齐白石的画带到日本,高价出售,这样齐白石才得以在北京定居,经济生活的转折点也是他艺术生活的转折点
许麟庐(国画家,齐白石弟子):有一次我看画,一个老鸹站在西瓜上头,我说这老鸹这么大,哎呀,我看了半天,我说这是谁画的,有人说是齐白石。我看着特别来劲,这个不得了。
六十岁以后一般称为齐白石的“变法”时期。老人自创“红花墨叶”派,作品为世人熟知。其实,从二十多岁一直到他逝世那年,不论书画,都无时无刻不在“变法”之中。他的变法,不是为了标新立异,而是不断的突破自己。
李燕:白石悟性极强,他的优秀素质是直到去世前,始终要变、要上进。
毕加索称中国画神奇 仿齐白石画有五大本
马鼎盛:齐白石一生创作勤奋,作画极多,一天不画画心慌,五天不刻印手痒。他创作多得惊人,好得出奇,仅1953年一年,大小作品就有600多幅。1922年,陈师曾把齐白石的画介绍到东京,参加中日联合会绘画展览会,日本人识货,全部以高价交易,但当时国内市场还是崇洋。多亏徐悲鸿的提携,齐白石作品逐渐被收藏家所认识。
1950年齐白石选他1941年的精品《苍鹰图》和《海为龙世界,云是鹤家乡》立轴,及青石雕花砚等送给毛泽东。毛泽东即送去丰厚的笔润。1956年,毕加索对来访的张大千说:“我最不懂的是,你们中国人为什幺跑到巴黎来学艺术。”“在这个世界上,第一是你们中国人有艺术;其次是日本。日本的艺术又是源自你们中国。白种人根本无艺术,不懂艺术。”毕加索还说:“中国画真神奇,中国的字,都是艺术。”他用毛笔学画中国画,其中仿齐白石的画就有五大册。如今,国内一级市场也难得一见齐白石作品,书画商店见到他的真迹都会高价收购。在香港和纽约的拍卖市场,每年都固定拍卖齐白石作品,销路长盛不衰。
(转下) (续上)
日本侵华期间,汉奸、伪警为虎作伥、鱼肉百姓,普通民众敢怒不敢言,齐白石巧妙地运用妙笔使恶人的丑陋行径跃然纸上,至今看来,仍让人拍案叫绝。一次,北平伪警司令、大特务头子宣铁吾过生日,硬邀请齐白石赴宴作画。齐白石来到宴会上,略为思索后,下笔挥洒。转眼之间,一只水墨螃蟹跃然纸上。众人赞不绝口,宣铁吾喜形于色。不料,齐白石笔锋轻轻一挥,题了一行字“横行到几时”,然后拂袖而去。
李燕:丑官不倒翁,小孩玩具嘛,到他那就拿来讽刺贪官污吏,全无心肝,可老不倒,构思多妙,而且画的时候还画上白鹇,“苦禅,过去做官的袍子不是随便画了”后来老师画的是白鹇嘛,他画这个很好,什么意思,就是白闲,这就是艺术。
在这个涂着白鼻子、头戴乌纱帽的不倒翁上面,齐白石还题了一首诗:乌纱白扇俨然官,不倒原来泥半团,将妆忽然来打破,浑身何处有心肝?
齐白石告诫学生:学我者生 像我者死
马鼎盛:齐白石是穷木匠出身,一些达官贵人卖画的时候拿钱砸人,限期交货,百般刁难。唐诗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白石老人不是宫廷画师,他是有骨气文化人,自称“第一是诗,第二是印,第三才是画。”他在家门口贴出告白:“字小不刻,印语俗不刻,不合用印之人不刻”。可见老人的峥崚风骨,能羞杀今天的无行文人。在日寇侵占北平期间,齐白石又贴出“官入民家,主人不祥”的启事,挡驾骚扰的敌伪。全城民众纷纷把齐白石告白和程砚秋留须种田、坚决不给敌伪演戏,一同传为艺林佳话。为逃避日本鬼子纠缠,梅兰芳蓄起胡子;齐白石则辞去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的职务。为诱使齐白石听命,控制了煤炭供给的日寇以学校名义给齐白石送上一吨煤。齐白石断然回绝的敌寇小恩小惠。他干脆闭门谢客,从此不见官、不卖画,坚持民族大义。
马鼎盛:上世纪二十年代,林风眠“三顾茅庐”,请齐白石为国立北平艺专美术系的学生授课,一周两节。齐白石夫妇乘车天天准时到校,从未迟到或缺课。下课前,同学请先生在习作上题名留念。有个山东学生杨邵程故意用“黑砖”为名请齐白石题款,先生一看便知是学生调皮,还是十分认真地题上“黑砖弟属,白石”。表现出平易近人、谦和博大的气度。又有个学生谢时尼拿一幅《梅鸡图》怯生生地请先生指教,齐白石看了半天说:“你这幅画极为有味,你看这尾巴韵味十足。你借我回去临一张吧。”蜚声画坛的艺术大师居然要临摹小字辈的作品,令谢时尼惶恐不已。齐白石70多岁的时候还对人说:“我才知道,自己不会画画。”人们齐声称赞老人的谦逊。老画家说,“我真的不会画。”齐白石时常教导学生说;“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劝年轻人不要读死书。
齐白石告诫学生,绘画艺术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就媚俗,不似又欺世,每当提笔作画,一定要细致观察,预告思考成熟后才开始下笔。
解放前,很多民间艺人都有一种小农经济留传下来的保守心态,因为“一招鲜吃遍天”,而且“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的现象也时有发生。然而,齐白石却没有入俗,他希望弟子能超过自己。一次,齐白石的得意门生李苦禅拿着一幅《渔鹰图》请老师指点,齐白石当时感叹:“英要过我”,李苦禅的原名叫李英杰。
李燕:父亲给许麟庐母亲画了一幅图,白石老人看了后感叹,“人也学我手,英也夺我心”,“雪个(八大山人)无此超纵,白石老人无此肝胆。”父亲逝世时,许师叔把这画拿来了,“永远别卖,这是传家宝”。白石希望弟子超过自己,那度量海量。
1956年张大千曾去拜访毕加索,毕加索不说二话,搬出一捆画来,张大千一幅一幅仔细欣赏,发现没有一幅是毕加索自己的真品,全是临齐白石的画。毕加索说:齐白石真是一位不起的东方画家,齐先生水墨画的鱼儿没有上色,却使人看到长河与游鱼。那墨竹与兰花更是他不能画的。他还对张大千说,他最不懂的,就是中国人为什么要跑到巴黎来学艺术?
无独有偶,齐白石也有与毕加索题材相近的画作传世,他们先后为世界和平大会画了形态不同的和平鸽。
采访:九岁那年,我爸带我去齐爷爷家拜年,白石老人示意老尹拿过画纸,给我画了一幅“世世太平图”,毕加索画白鸽子,他画黑鸽子,多美呀,……这张画宝贵极了,文革被抄走了,后来被无名氏还给我们了,经过缺德的******还有好人,这画我不敢挂,一挂出来老有人出价买,他一辈子这种题材很少,
齐白石另一幅留传于世的鸽子图是《百花与和平鸽》,高龄的他为了表达对世界和平的拥护,齐白石参加了反对原子武器的签名运动,还为亚洲和太平洋区域大会绘制了《百花与和平鸽》的画卷,以此表达一个中国老人经历了将近一个世纪的颠沛流离后,对于人类和平的呼唤。
(转下) (续上)
齐白石一生艰苦、简朴
马鼎盛:1950年11月,齐白石的家乡湘潭县茶恩寺乡开展土改运动,被工作队划为“地主”成份,并准备“批斗”他的家人。徐悲鸿让他直接上书毛泽东。齐白石信中说:“我在老家确有两栋房屋,几亩水田,不过并非剥削之财。房屋由我的儿孙居住,土地由他们耕种,也有一两亩地曾租给农民,收少量租谷糊口......。我愿意将土地交给政府,但希望不要把我划成地主...”不久,湘潭县委接毛泽东的批示,按政策征收了齐白石的几亩地,但不挖“浮财”,不划他的地主成份。在画界也文人相轻,齐白石不落俗套。他从不说别人的短处,也不夸自己的长处,他说这样对社会影响不好。像徐悲鸿、梅兰芳、罗瘿(音;英)公、吴祖光、新凤霞这些文艺界的名人,都是知交。
有一次高朋满座,徐悲鸿恳请齐白石为大家唱个歌,尽管在座的有梨园高手,他也欣然应命。因为艺术同源,所以齐白石对京戏、评剧都非常喜爱,他教梅兰芳画画,收新凤霞为干女儿,说到底还是由艺及人。一次新凤霞和丈夫吴祖光拜访干爹,白石老人从怀里摸出一长串钥匙,亲自打开古老的中式大立柜,拿出一盒轻易不给人吃的点心奉客。但他不知道点心已经发霉了,老人家还一定要看着新凤霞吃了才高兴。
李燕:他不会享受,不会享福,人家送的月饼也不吃,一次父亲没吃饭,白石老人从怀里掏出钥匙,拿出月饼,父亲用嘴试了试,对白石老人说,我可要用上功夫吃月饼,在桌角上一锤两半,他舍不得吃,极节俭。
齐白石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常被人拿来笑谈,吃的用的都锁在他那著名的柜子里,大串的钥匙时刻挂在胸前,对来访客人的态度也如孩童般真诚直率。
王令文(画家许麟庐妻子):老头高兴时,你来了,他特别欢迎,特别跟你亲,不喜欢的,他装睡觉,那老头跟小孩儿一样。
齐白石在艺术上是大师,而在一些俗事上却相当的不精明,一辈子在经济上常挨人坑被人骗。人家印钞票的银行都倒闭了,还用那钞票买他的画。受骗多了,白石老人想到了买黄金,可是托人买回的金子也是黄不足、绿有余。尽管如此,老人从不怨天忧人。
李燕:他一般不参加社交活动,人家银行钞票没用了,拿来买画,他还以为人家厚戴他,我父亲说:“老师,这钞票没用了。”“怎么没用啊、钞票啊。”“人家银行都倒闭了”,换一个人当时就晕过去了,白石老人承受力太大,沉默一下,放桌子底下,桌底是放不用的东西,拿出一张纸,“我能再画。”受了骗了,没有生气,容量大。
因为在湖南老家时,齐白石家中曾遭过土匪抢动,到了北平也是多次搬迁住所,所以他始终怀有随时逃难的不安心态。
李燕:他有这心态,他没有安定感,弄了60个金扣子,一个一两,16两一斤的,60个,亲自缝了一个羊肠口袋,好几层布的,睡觉跨在身上,有一次睡觉,翻身,将带子磨断了,金子散了,很惊讶,就让老尹找苦禅,“我的金子被人盗了”。这是救命的钱,要命的钱。“老师您别着急,我给您床底下找找”,找过来一数60个,一个不缺。
这种不安定感直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才从齐白石的心里褪掉。
李燕:晚年画荷花,都散了,似散不散,画残荷,能感觉到生命力,今年残了明年我还来,白石老人生命力极强,他最后是无病而终。
许麟庐:老四和我把老师搭棺材里了,带了四样东西。
1957年9月16日,齐白石老人走完了他的一生,根据老人生前的愿望,随葬的是老人生前用过的拐杖、笔、印章、还有一包落齿。
李燕:他事先对自己有安排,他晚年掉牙,又长出来了,你看他晚年照片没有瘪嘴的。他把牙齿包起来,写上白石落齿。
李燕:白石老人一生,一个是艰苦,一个是简朴,还有活得很纯,就是艺术家。
马鼎盛:齐白石跨越两个世纪,在艺术的园地中辛勤耕耘六十年,创作了一万多幅作品,他的作品流传于世界,也为世界各国的民众所喜爱。1953年,齐白石93岁,中国美术协会和中央美院为老人举行庆祝会,周恩来热情来贺寿说:“您是人民杰出的艺术家,您为人民、为国家作出了非常大的贡献,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您。”1956年,齐白石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奖,在去世前一个月,齐白石用一半奖金设立“齐白石国画奖金”,还将一辈子存留精品、三百石印、绘画工具和部分生活用品捐赠给国家。经历了大半生的颠沛生活后,齐白石好不容易盼来了中国大陆统一,过了几年安稳日子。1957年9月15日,这位97岁的老人去世,他带着四件喜爱的物品葬入北京的湖南公墓,但却没能安息。文革时江青点名咒骂齐白石,红卫兵砸了他西郊魏公村的墓和“白石画屋”。又逼着齐良迟刨平父亲齐白石墓碑上自书的字迹。上海老画家朱屺瞻收藏七十多方齐白石印章也毁于十年浩劫。早在生前,齐白石已经看淡功名利禄,想不到辞世半个世纪后,与老人有关的名誉官司依然不断。希望有一天,这位可爱的世纪老人真正入土为安。 哎em30 em30 em30 em30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