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的境界---读帖体会
中国的书法是一门很独特的艺术,其特点是应用与艺术相融,故习而会的社会人群面广。自古几乎所有的士大夫、知识分子都有对书法艺术的爱好,或者至少有书法的功底。中国的书法还有一个功能,即常习常练,可以修身养性,陶冶性情。反过来,从一个人的书法的特点,如间架、点画、布白、肥瘦,流畅还是滞浊、飘逸还是凝重,骨力洞达还是内力软弱,气象森严还是儒雅柔和等,即可以看出这个人的艺术修养、性格特征和思想品味。正所谓"字如其人,立品为先"。如秦始皇统一中国的时代,丞相李斯的小篆充满庄严、畅达、整齐划一的特点。晋代以后,书法家众多。但人们都推崇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为二圣。王氏书法完美地将雅致、抚媚和笔端的遒劲柔和在一起,加上尺牍布白的爽朗、沉着痛快而受后人赞叹。其实二王以后的书法家有不少的功力是超过王氏父子的,如欧柳的险劲、颜真卿的骨力、米芾的率性、赵孟頫的风流儒雅,乃至近代张大千、萧娴的气势,都在各自不同的擅长上可与王氏父子相敌。但是千百年来,谁也无法贬低和推翻王羲之书圣的地位,都在从不同的层次上向王氏学习,最好的也只是学得极象,如智永和尚、赵孟頫、日本的空海和尚和桔逸势。为什么王氏父子的书法能越千年而不朽,对中国书法历史有如此大的影响?主要不在书法的骨力、点划、形式上,而是在书法形式美之外的境界上。
两晋时代标榜清谈,思想约束少,文人放肆无忌。如竹林七贤,实类于嘻皮士文人。在这种社会意识宽松的环境中,有才气有品格有天分而又能长期积极修炼自我的文人,就可能进入一种超然、豁达、率性和天真的思想境界,而这种境界正是古今中外各类艺术家所梦寐以求的。书写时"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即是为达"真我"的境界。不少晋代书法家能近此,王羲之则为最。
如王羲之的《丧乱帖》,其笔力遒劲而流畅,点划之间相互照应十分默契,通篇文字的布白,亦草亦行,间或一两个楷字,看似随手写来,但又十分精熟。此帖的文字悲情四溢,痛心疾首,但其笔划之间哀而不伤,依然不失洒脱而流畅的神韵!这就不仅只以书法的功力来论,而是在心性修养上显出不凡的思想品格。同样,颜真卿的《祭侄稿》也是在哀痛中的率性之作,点划流畅、一气呵成而情难自己,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而两帖相较,《祭侄稿》差在两点上:第一,过于哀伤;第二,心绪纷乱。点划之间,颜氏与王氏相比,少一份心灵深处的宁静,少一份形而上的豁达。从书法艺术论,不是两帖功力有高低之分,而是两人境界有品位之分了。
北碑的书法独具一格,其中不乏深雄雅健的碑刻,如 瘗鹤铭、郑文公碑等。但所有学习北碑者,总不见有原碑的神韵和天真豁达的境界。盖因北碑摹勒上石时,镌刻者修饰太多,故现在论及北碑的书法境界,竟不知是在说书丹者还是在说镌刻者。
从唐代起,学习王书的特多。唐初四杰:欧、虞、褚、薛,心摹手追,全力习王而各有所成。在意境上,欧字内紧而右松,笔势偏于险劲而缺爽朗的心境;虞字得王书雅丽之态而有劲道,文质彬彬但缺灵动豁达之韵;褚、薛则等而次之了。
颜真卿,是王氏以后书法的集大成者,千百年来同样为文人所崇拜。其骨力、庄重和气势是首屈一指的。颜书将儒家的入世态度,政治上的廉明严正气势入书法,其品格高尚,可以启迪后人;但也有强人所难之态,从容中总有些外倔。从艺术境界上讲,与天真、率性就有差池了。
宋代的米芾,其人天真而有些狂放,其书功力深稳而率性,在宋四大家中应为第一。其艺术境界,仅次于二王。其与王书的差别就在少一份优雅,缺一点心灵深处的宁静,乃不免时或有嚣张之气。
元代赵孟頫,极力学王,有人遵称为王羲之第二,其学识高雅,其书风流儒雅,行笔流畅。但正由于其心境中缺一点放松和率性,礼性与修饰过多,缺乏形而上的豁达,其书法中就显不出文雅、遒劲和洒脱统一之美,流丽中总使人感到缺点什么。
明清两代的文人,思想为宋道学和八股文的规章所束缚,虚伪做作之风盛,故而有学识者众,有"真我"品格者少。书法家多而无大家,小家气者多,如文徵明、董其昌。大气者则狂放,如八大山人、徐渭、祝枝山。
近人张大千,书风率性豪放,才气逼人而有真我的心境,是近代唯一可上续王、米境界的人了。 em1 em1 em1 em2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2 em2 em2 点划之间,颜氏与王氏相比,少一份心灵深处的宁静,少一份形而上的豁达。
自己的亲人遭受屠戮,你能保持一分心灵深处的宁静?
怀疑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3 em13 em13 文章不错,拜读。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 em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