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大王 发表于 2008-12-10 16:08

在西安的朋友请进,有事相求!

6月我去西安碑林,由于时间很近,照片拍的很少。

不知那位朋友能去一趟,给我们陕西联盟带回来海量照片。这样45元的门票也算化的值了。em13

楮体爱好者 发表于 2008-12-10 19:05

来点曹全碑拓片呀,先谢谢了em14

山中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2-10 19:25

em2 em2 em2 em13 em13西安碑林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dbf554eded8ab3c7b21cb12a.jpg

  西安碑林博物馆

  西安碑林座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学街(因清代的长安学、府学、咸宁学均设在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为保存《开成石经》而建立。九百多年来,经历代征集,扩大收藏,精心保护,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现有六个碑廊、七座碑室、八个碑亭,陈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荟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经;秦汉文人的古朴遗风;魏晋北朝墓志的英华;大唐名家的绝代书法以及宋元名士的潇洒笔墨。书圣王羲之、画圣吴道子书画同辉的笔墨迹以及诗画双绝的王维的竹影清风更为碑林增辉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独有的特色成为中华民族历史文物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962年被公布为中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安碑林是我国收藏古代碑石墓志时间最早、名碑最多的一座艺术宝库,它不仅是中国古代文化典籍刻石的集中地点之一,也是历代著名书法艺术珍品的荟萃之地,有着巨大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从历史价值来说,许多碑文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有的可藉以补充和订正史书记载的遗误,有的是研究中外文化交流史和地方史宝贵资料。如从陕西周至县出土,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移入碑林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通高353厘米,宽103厘米,刻于唐德宗建中二年,用中国和叙利亚两国文字记载了唐时基督教中一派的景教由中亚传入我国的情况。

  《明德受纪碑》上刻有“大顺”、“永昌”字样。这是明未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的遗物,记载着当时陕西大旱,粮价昂贵,“小麦每斗二两四钱,米每斗二两六钱”和“人食人犬亦食人”的悲惨景象;清刻《张化龙碑》,颂扬了当时领导陕西扶风、歧山一带农民反抗官府的张化龙;清刻《荒负歌》等,也记录了一些遭受官僚、地主压迫剥削的广大农民的苦难生活;元刻《重修牛山土主忠惠王庙碑》、《刘尚神道碑》和清刻《平利教案碑》等,均从不同方面记录了元末红巾军起义和清末广大劳动人民反抗剥削压迫和帝国主义外来侵略的事实。

  大量的石经,是碑林中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石台孝经》刻于唐天宝四年(公元745年),是唐玄宗李隆基亲自作序、注解并亲自以隶书书写的(孝经是孔子的学生曾参记述他也孔子的问答辞,主要内容讲孝、悌二字),此碑由四块色如黑玉,光可鉴人,高590厘米的细石合成,碑上加方额,额上刻浮雕瑞兽、涌云;额上盖石,盖石边缘刻优美的卷云,顶上作山岳状;碑下有三层石台阶,故称“石台孝经”;三层石台四面都刻有生动的线刻画,有茂盛的蔓草和雄浑的狮形怪兽,两种不相协调的动植物被刻画得融洽无间,整个构图给人以威武、活泼的感觉,为盛唐的艺术精华。《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太和四年(公元830年)接受国子监郑覃的建议,由艾居晦、陈珍等用楷书分写,花费了大约七年时间到开成二年(公元837年)刻成一部石经。其中包括《周易》6卷,《尚书》13卷,《诗经》20卷,《周礼》11卷,《礼仪》17卷,《礼记》20卷,《春秋左氏传》30卷,《春秋公羊传》12卷,《尔雅》3卷,以及《公羊春秋》、《孝经》、《论语》等十二种经书和五经文字及九经字样。计114石,文刻两面,228面,字列八层,共六十五万零二百五十二字。刻成后立于唐长安城的国子监内,成为当时知识分子必读之书,同时也是读经者抄录校对的标准。此经是我国古代七次刻经中保存最完好的一部,它俨然是一座大型的石质书库,这在我国印刷术发明以前,对文化的保存和传播起了重要的作用。

  西安碑林不仅是东方石质历史文化的宝库,更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宝库,享有“书法艺术故乡”的美誉,令海外人士向往。碑林中早期石刻有宋代摹刻的秦峰山刻石,原碑为秦国丞相李斯所书。东汉中平二年(公元185年)刻的“曹全碑”,是用秀美的隶书写的,这是全国汉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碑刻,为汉碑中的精品。“汉熹平石经《周易》残石”,它保存了我国最早的《周易》文句,相传是当时著名学者、大书法家蔡邕以隶书书写,方挺严整,为汉隶之典范。唐代是中国书法艺术的繁荣时期。在唐代书法艺苑中,名家辈出,时有杰作,真、草、隶、篆,百花争妍,犹如璀灿的群星,放射出永不泯灭的光辉。欧阳洵、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的楷书各创一体,欧阳通、徐浩、史维则、怀素等也都是一代名家。欧阳通书写的《道因法师碑》,与其父欧阳询的《皇甫诞碑》很相近,结构严谨,书法险劲,是值得珍视的书法名碑;颜真卿的《颜勤礼碑》、《颜家庙碑》、《多宝塔感应碑》等,气势雄浑,苍劲有力,是标准的“颜体”;柳公权的《大达法师玄秘塔碑》,笔力遒美瘦挺,劲如削竹,结构峻整,神足韵胜,是“柳体”中最典型的代表作;唐代怀仁和尚从晋王羲之遗留的墨迹中选集而成的《大唐三藏圣教序碑》,则更是脍炙人口的佳作;著名草书家怀素的《千字文》,笔意奔放,流利洒脱,为世所珍。此外,宋起佶的《大观圣作之碑》(瘦金体)和清代翻刻的《宋淳化秘阁帖》等,也是稀有的珍品。

  除了书法,在北魏、唐、宋等碑志上,还保存了大量具有艺术价值的精美图案花纹。如唐刻《大智禅师碑》的两侧,以线刻和减地两种手法并用的图案作为装饰,将蔓草、凤凰和人物穿插布置,使人感到繁丽、活泼、美妙而有生气;《石台孝经》碑头上的浮雕卷云和狮子,碑座上线刻的精致蔓草、瑞兽等,也都表现了唐代雕刻所特有的富丽作风;唐刻《道因法师碑》座垢两侧,用流利的线条,刻出两组人物,共有十多个卷发深目的异国装束的人,牵马携犬,作准备出行状,是不可多得的线刻佳作;北魏的《元晕墓志》四侧,分别刻着有表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神形象,空隙中满填流动的云彩,呈现出飘逸而和谐的奇特意境。它们象绿林一样陪衬着繁花似锦的书法艺术,使碑林这座书法艺术宝库,更加瑰丽异常。

  进入西安碑林大门,可以看到一座四角形两层飞檐的亭子,里面竖立着著名的《石

  台孝经》。这是由四块石板组合成的长方形石碑,高5.1 米,安置在三层石

  台上。《孝经》是宣扬儒家思想的经典著作,历代封建王朝十分重视。唐天

  宝四年(公元745 年),唐玄宗李隆基亲自加注,并用隶书行文。

  第一室陈列的《开成石经》是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 年)刻制,在

  114 块石碑的两面刻有650525 字,内容包括了几乎儒家全部经典著作,通称

  “十三经”,其中有《周易》、《尚书》、《诗经》、《论语》、《尔雅》、

  《周礼》、《孝经》等。当时刻板印刷不普遍,手抄容易出错,《开成石经》

  就成了读书人的范本。

  第二室陈列着许多具有史料价值的石碑。《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立于

  公元781 年,后世才从地下发掘。此碑记叙了古代罗马景教传入中国的盛况,

  石碑侧面用叙利亚文刻写了7O 位景教人士的名字。石碑记载的史实中外史书

  全无记载,因此弥足珍贵。清代丹麦人荷尔漠来西安用重金偷买未遂,只好

  托人刻一假碑(现存伦敦)。它是研究中外关系的宝贵资料,其拓片早已辗

  转国外。《中尼合文陀罗尼经幢》是一种柱状石刻,有六角柱形、八角柱形

  和圆柱形,用中国和尼泊尔两种文字刻成,反映中尼两国佛教的交流。《不

  空和尚碑》反映了印度佛教传入中国的史实。《明德受记碑》记载了明末农

  民起义军李自成建立的农民政权“大顺国”,并反映了当时陕西灾后“人食

  人”的惨状。《曹全碑》虽是为汉代曹全树碑立传,却无情地记载了他镇压

  黄巾起义的事实。

  第三室的石碑荟萃了历代著名书法家的手迹。秦代李斯的篆书见于《峄

  山碑》;汉代隶书见于《曹全碑》;东晋王羲之手书见于《大唐三藏圣教碑》,

  此碑文字是后人从他的遗墨中拼集而成,人称“千金碑”。《唐多宝塔感应

  碑》留下了唐代颜真卿的楷书;《唐玄宗秘塔碑》留下了柳公权的楷书;《判

  千家字文》留下了唐代张旭的草书。另有宋代赵佶、黄庭坚,元代赵孟,

  明代董其昌,清代皇帝的书法手迹。从这里可以看出中国文字和书法发展的

  轨迹。爱好书法的人可以在馆内选购影印的碑贴。

  在碑林中漫步,不仅可以欣赏优美的书法艺术,还可以看到碑石上精美

  的图案花纹。如清代的《关帝诗竹图碑》、明代《魁星复斗图碑》、宋代的

  《唐兴庆宫图》。

  石刻艺术室和游廊收集了陕西各地的石刻石雕珍品,如东汉的石兽、画

  象石,唐代的蹲狮、犀牛。驰名中外的《昭陵六骏》有四骏保留在这里。这

  里陈列的唐代供应石灯十分引人注目,灯分九层,无论造型还是灯案的图案,

  都十分精美。日本奈良附近通往“春日神社”沿途的石灯就是仿此唐灯所造。

  此外,还有出土移此的东汉石刻墓门,唐代石椁。石椁阴刻的星相乐舞,仕

  女图,椁外浮雕彩绘文武侍从和骑龙驾凤仙人,都是历史和艺术珍品。

  来到碑林,不要忘记这里还有一个高2,5 米、重6 吨的景云大钟。每年

  除夕之夜,中央电视台发出的钟声就是出自这个巨钟。

山中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2-10 19:28

em2 em2 em2 em2 em13
曹全碑http://imgsrc.baidu.com/baike/abpic/item/8b527d278c28de10908f9d29.jpg

  东汉中平二年(185年)十月立,明万历初年在陕西省郃县旧城出土,现在西安碑林。内容为王敞记述曹全生平。此碑是汉碑代表作品之一,是秀美一派的典型。其结体,笔法都已达到十分完美的境地。清万经评此碑:“秀美生动,不束缚,不驰骤,洵神品也。”

  曹全碑(国宝级文物)

  汉中平二年(公元 185)

  高272厘米,宽95厘米

  明万历初合阳县莘里村出土, 1956年入藏西安碑林博物馆

  隶书也叫“隶字”、“左书”。是由篆书简化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把篆书圆转的笔画变成方折,在结构上,改象形为笔画化,目的是为了书写方便、快速。始于秦代,普遍使用于汉魏。晋朝卫恒的《四体书势》说:“秦既用篆,秦事繁多,篆字难成,即令隶人(指胥吏,即办理文书的小吏)佐书,曰隶字。”就是说,隶书本来只是小篆的一种简率快速写法,到了汉朝,经过加工,发展成为一种具有艺术价值的字体。秦隶也叫“古隶”,同小篆相差不很远:汉隶也叫“今隶”,其笔势、结构都与小篆不同。汉隶西汉与东汉也有较大的区别,西汉的隶体笔画比秦隶简省,但尚无波磔(捺笔挑势);至东汉时,始有波捺,后人又叫“八分”。隶书的结构打破了六书的传统,奠定了楷书的基础,提高了书写的效率,它的产生,标志着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转折点。西安碑林博物馆陈列的东汉《曹全碑》,可谓是隶书的代表,汉碑中的精品。

  “曹全碑”全称为《合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公元 185年)。明万历初年在合阳县(今陕西合阳)萃里村出土。此碑为竖方形,高 273厘米,宽95厘米,共20行,每行45字。碑文记载了东汉末年曹全镇压黄巾起义的事件,也记载了张角领导农民起义波及陕西的情况,也反映了当时农民军的声势和合阳县民郭家起义等情况,为研究东汉末年农民起义斗争史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资料。此碑石黑明如涂油脂,光可鉴人,书体是用隶书写成。文字清晰,结构舒展,字体秀美飞动,书法工整精细,秀丽而有骨力,风格秀逸多姿,充分展显了汉隶的成熟与风格。此碑碑石精细,碑身完整,实为汉碑、汉隶之精品。也是目前我国汉代石碑中保存比较完整、字体比较清晰的少数作品之一。

  题名: 曹全碑

  主题关键词: 金石拓片

  图片

  Image

  Image

  Image

  原文

  原文

  《曹全碑》全称《郃阳令曹全碑》。刻于东汉中平二年(185)十月二十一日。明万历初年在陕西郃阳旧城莘村掘得此碑,篆额佚失不存。出土时字划完好,一字不缺,清康熙十一年(1672)后,中有断裂,今则缺灭之字更多,但汉碑中少有较此完好者。出土后移存郃阳县孔庙东门内,西向。1965年移置陕西省博物馆碑林第三室。

  国家图书馆收藏的此部《曹全碑》系明拓“悉”字未损本。碑高253厘米,宽123厘米。割裱本,内框高25厘米,宽11.5厘米;外框高31.5厘米,宽16厘米,计21开。隶书,二十行,行四十五字。碑阴五列:首列一行;二列二十六行;三列《金石萃编》载为八行,欧阳辅《集古求真》载为五行;四列《金石萃编》载为十八行,欧阳辅《集古求真》载为十七行;五列四行。

  《曹全碑》系晋王敞等纪念曹全功绩而立。王敏、王毕等立石。曹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碑文主叙曹全为弟分忧,弃官还乡,又遇禁纲,于家隐居,光和七年再任郎中拜酒泉禄福长等身世,从侧面反映了以张角为首的农民起义,风起云涌,声势浩荡。碑文铭辞三行,三字为句,空三行书年月一行,在碑阳正文末。碑阴刻立碑题名者的题名,有处士、县三老、乡三老、门下祭酒、门下议掾、督邮、将军令史等。

  此部《曹全碑》系清朱彝尊、翁方刚等旧藏之明拓“悉”字未损本。朱彝尊,清朝学者,字锡鬯,号竹垞,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博学多才,尤工于词,为清代大家。翁方刚,字正三,号覃溪,清朝学者,精于经学考据,又擅长金石之学,所著《两汉金石记》考证精审。外题签为梁启超题“朱竹垞旧藏本曹全碑,今归饮冰室。己丑正月题”,内题签为翁方纲题“曹全碑曝书亭藏本”,并钤“覃豀鉴藏”朱文长方印。”朱彝尊、翁方纲、梁启超递藏,有梁启超、翁方纲题跋,赵怀玉札,李彦章观款。钤有“彝斋”、“启超”、“梁”、“ 竹垞”、“子孙后世家传之宝”、“翁方纲”、“汉筹之印”、“文渊阁校理翁方纲藏”、“苏斋金石文”、“容斋清玩”、“饮冰室藏”、“叶志诜审定记”、“东卿过眼”、“朱彝尊印”、“李彦章印”等印。此本为首行“秉乾之机”之“乾”字未穿,第九行“悉以薄官”之“悉”字未损。

  碑版字体匀整秀丽,分纵横行,体态扁平,行距疏朗,逸致翩翩,清万经评云:“秀美飞动,不束缚骤,洵神品也”。人们誉它象“风流自赏的三河少年,文雅可爱的兰闺玉女”,是汉隶中用圆笔的典型作品。

  《曹全碑》为著名汉碑之一,在现有汉碑中,是保存汉代隶书字数较多的一通碑刻。拓法虽不为精善,但较之当时所拓,神理浑沦可爱。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含有重要的历史价值。文中除记述曹全之生平、功绩,以及世系外,并记载了汉代以张角为首发动的农民起义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可作为订正历史之参考。此碑文多别字,故后人疑为摹刻者,然就其端直朴茂而言,非汉人所不能。

  兹选照三开,既碑文首一开、“‘悉’字未损”一开以及碑文末一开。

山中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2-10 19:29

 1曹全碑释文 简体字版
  君讳全,字景完,敦煌效谷人也,其先盖周之胄,武王秉乾之机,翦伐殷商,既定尔勋,福禄攸同,封弟叔振铎于曹国,因氏焉,秦汉之际,曹参夹辅王室,世宗廓土斥竟,子孙迁于雍州之郊,分止右扶风,或在安定,或处武都,或居陇西,或家敦煌,枝分叶布,所在为雄,君高祖父敏,举孝廉,武威长史,巴郡朐忍令,张掖居延都尉,曾祖父述,孝廉,谒者,金城长史,夏阳令,蜀郡西部都尉,祖父凤,孝廉,张掖属国都尉丞,右扶风隃糜侯相,金城西部都尉,北地太守,父?,少贯名州郡,不幸早世,是以位不副德,君童龀好学,甄极瑟纬,无文不综,贤孝之性,根生於心,收养季祖母,供事继母,先意承志,存亡之敬,礼无遗阙,是以乡人为之谚曰:重亲致欢曹景完,易世载德,不陨其名,及其从攻,清拟夷齐,直慕史鱼,历郡右职,上计掾史,仍辟凉州,常为治中,别驾,纪纲万里,朱紫不谬,出典诸郡,弹枉纠邪,贪暴洗心,同僚服德,远近惮威,建宁二年,举孝廉,除郎中,拜西域戊部司马,时疏勒国王和德,弑父篡位,不供职贡,君兴师征讨,有率脓之仁,分醪之惠,攻城野战,谋若涌泉,威牟诸贲,和德面缚归死,还师振旅,诸国礼遗,且二百万,悉以簿官,迁右夫风槐里令,遭同产弟忧弃官,续遇禁网,潜隐家巷七年,光和六年,复举孝廉,七年三月,除郎中,拜酒泉禄福长,訞贼张角,起兵幽冀,兖豫荆杨,同时 动,而县民郭家等,复造逆乱,燔烧城寺,万民骚扰,人褱不安,三郡告急,羽檄仍至,于时圣主谘诹,群僚咸曰:君哉,转拜郃阳令,收合余烬,芟夷残,绝其本根,遂访故老商量,?艾王敞、王毕等,恤民之要,存慰高年,抚育鳏寡,以家钱籴米粟,赐 盲,大女桃婓等,合七首药神明膏,亲至离亭,部吏王宰、程横等,赋与有疾者,咸蒙瘳悛,惠政之流,甚於置邮,百姓襁负,反者如云,辑治廧屋,市肆列陈,风雨时节,岁获丰年,农夫织妇,百工戴恩,县前以河平元年,遭白茅谷水 害,退於戊亥闲,兴造城郭,是后旧姓及修身之士,官位不登,君乃闵缙绅之徒不济,开南寺门,承望华岳,乡明而治,庶使学者李儒、栾规、程寅等,各获人爵之报,廓广听事官舍,廷曹郎合,升降揖让朝觐之阶,费不出民,役不干时,门下掾王敞,录事掾王毕,主簿王历,户曹掾秦尚,功曹史王颛等,嘉慕奚斯,考甫之美,乃共刊石纪功,其辞曰:懿明后,德义章,贡王廷,征鬼方,威布烈,安殊荒,还师旅,临槐里,感孔怀,赴丧纪,嗟逆贼,燔城市,特受命,理残圯,芟不臣,宁黔首,缮官寺,开南门,阙嵯峨,望华山,乡明治,惠沾渥,吏乐政,民给足,君高升,极鼎足 中平二年十月丙辰造
  3.碑阴
  处士河东皮氏岐茂孝才二百 县三老商量伯祺五百 乡三老司马集仲裳五百 徵传士李儒文优五百 故门下祭酒姚之辛卿五百 故门下掾王敞元方千故门下议掾王毕世异千 故督邮李諲伯嗣五百 故督邮杨动子豪千 故将军令史董溥建礼三百 故郡曹史守丞马访子谋 故郡曹史丞杨荣长孳 故乡啬夫曼骏安云 故功曹任午子流 故功曹曹屯定吉 故功曹王河孔达 故功曹王吉子侨 故功曹王时孔良五百 故功曹王献子上 故功曹秦尚孔都 故功曹王衡道兴 故功曹杨休当女五百 故功曹王衍文珪 故功曹秦杼汉都千 琏 故功曹王诩子弘 故功曹杜安元进 元 孔宣 萌仲谋 故邮书掾姚闵升台 故市掾王尊文熹 故市掾杜靖彦渊 故主簿邓化孔彦 故门贼曹王翊长河 故市掾王理建和 故市掾成播曼举 故市掾杨则孔则 故市掾程璜孔休 故市掾扈安子安千 故市掾高页显和千 故市掾王?季晦千 故门下史秦 静先 起 故贼曹史王授文博 故金曹史精畅文亮 故集曹史柯相文举千 故贼曹史赵福文祉 故法曹史王敢文国 故塞曹史杜苗幼始 故塞曹史吴产孔才五百 □□部掾赵炅文高 □□曹史高廉□吉千 义士河东安邑刘政元方千 义士侯褒文宪五百 义士颍川臧就元就五百 义士安平祈博季长二百

山中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2-10 19:32

em2 em2 em2http://auctionimg.kongfz.com/20071102/2173431194016131_1.jpg

山中老人家 发表于 2008-12-10 19:40

em1 em2 em14http://www.hot88.cn/uploadfile/200707/20070727080400571.jpg

李主任 发表于 2008-12-12 06:33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em14 face18 好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在西安的朋友请进,有事相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