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璞石 发表于 2008-11-26 14:37

清华刘怀勇葫芦园中一隅2

清华刘怀勇葫芦园中一隅两篇日记诠说《如何随师取得艺术的真经》

200810 在郭亮随助教魏源老师写生二天以来,我的绘事之心变得淡定,沉稳和充实了许多,在这两天的写生成果中,好几幅作品的“留白”让我心跳加速,激动不已。这也正受益于刘怀勇老师的艺术指导思想精髓中对“留白”的解读,老师用道家的“无为而为”的思想对中国画“留白”给出了一个不可言说却又详尽充分贴切的解读。
读罢刘怀勇老师的《课稿》再加上随魏源老师的实干真画,我的画面总体气氛得到“心中之象”得到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的艺术本真。同时能用绘事之语言抒发“小我”对太行的大情怀,在画中第一次有过与太行“无二无别”的悸动。中国画中最高境界讲“天人合一”在大气厚重,神秘,包容,阳光向上的中国文明中,我们似乎可以在历史长河中自在的游泳,我感慨做中国人幸福,作老师的学生更幸福。我喜欢这种幸福极乐长住的感觉,所以我除了老老实实,实干,真干,真正做到佛弟子“洒扫应对”等等。不一定高深的每天念经悟空,悟实即空也,刘怀勇老师的十六字真言“勾、皴、擦、点、染、干、湿、浓、淡、提、按、转、折”为实,做到了“实”气韵自溢为虚亦为实也我们只有真正做到了,作多了,作熟而后生,生而后熟了,再熟而后生…….,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们才可能随师取得艺术的真经。
2008.11.06
   傍晚,三五个同学与师同行漫步,老师一语“七分画画三分读书”点醒了久耕耘无秋收的我,记得前两天还有同学问起这个“一个成功的画家读书与画画的比例分配”我还信誓旦旦说了一个差不多与老师完全相反的比例,听师一言,我方才明白老师一语真谛所在。当然这不是老师否定读书的重要性,关键是我们读什么样的书,如果读一本好书,这个“一”就可以是“一切”这样就会在有限的生命空间内我们更有效的把经典文化或思想,负之实践和求证的过程,这样才可以站在一个相对的高度看清我们攀登艺术高峰的“道中道”。什么地方有坡,有坎,有亭子,我们是以退为进,还是直行,或者小憩片刻……如此看清了来路,恒之以行,那么高处的“无限风光”一定会属于我们。


佛学有论“万法归一”又问“一归何处”实则“一即一切”“一归一切”如果我们真做到了实践老师的教学的思想,真做到了道家老子的“心包大虚”的高度,俯视来路,低头实干苦干多思,就会锤炼出共性之后的“个性”艺术纯粹的那个“一”那也正是您的存在真正为大同世界增加了一条亮丽的风景,有了一种新的美的存在。再言之,今晨与魏源老师和七八个同学一起画画时,我再次感受到笔与手一体,手与心一体,那种自在的快感,这也又一次应证了师之观点“一个艺术人,三分读书七分画画”的智慧论!复言之,数年前在北京灵光寺庙中一老车友问愚“知道开车的最高境界是何像否”吾快以对曰“人车一体”友惊之叹服。实际上我根本不会开车。
如此“悟性”又能怎么样呢?身为艺术人,不用七分功力以练手,只能是悟空了,但次空非彼空。空无内涵,空无景深,空无物,空就无存在的价值。又感“勾、皴、擦、点、染、干、湿、浓、淡、提、按、转、折”多即一也,我们实践他,就是得“艺术正果”的过程,就是物象为心象服务的过程,亦是取得艺术真经的唯一过程。

2008欧阳璞石    草记

落榜书痴 发表于 2008-11-30 00:03

em1 em1

我心若水 发表于 2010-12-16 13:44

em1em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华刘怀勇葫芦园中一隅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