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沙石 发表于 2008-11-17 11:21

用书法方面的领悟和教学英语做比较,写了几篇,都是探讨性质。没有认真练过书法的人,大概也看不出什么苗头来。不奇怪。认真练过书法的人,会明白我在讲什么。

这样的比较是有用的。学英语也不是件太简单的事情。如果是,怎么那么多人,学那么多年,这么会给一个四级六级卡住,怎么会给简单的雅思难住,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哑巴英语。成功的人,又是这么成功的?为什么?书法也有这个问题。那么多人学书法,写好的有多少?自唐朝以来,谈论书法的“法”的书籍,汗牛充栋,和书肆上有关学英语的书一样多。唯一共同的,是感叹王羲之他们那些“古法”失传了,只有偶然一些,有所领会。简直和学英语成功的人比例差不多。

但至少,学书法的人,都知道要临摹真正好的帖子。很多人即使没有天资学得像颜真卿一样,写了几年之后,字也会蛮好看。他们大体知道怎么练习,就是临摹好贴。这是没有问题的。我就是个例子。每天学写几百字,学了两年半,可以说,现在写的字,和当初,不可同日而论。总算可以稍为表达自己了。学英语两年半的人多了,有谁,有多少,可以“稍为表达自己了”?因此,我们的书法传习传统里,有可以借鉴的地方。

英语本来,就是从耳朵听来,再学着用嘴巴模仿着说。

可是就这么个简单的事实,承认的人还不多。我很尊敬地引用俞杰先生的忏悔。没有他这样面对事实的勇气,我们还将糊弄下去,永远学不好,教不好。老师糊弄学生,学生糊弄自己。一个民族竟然要因为教学不得法和不面对现实,要浪费这么多的资源在这上面,真是很可悲。观念上一个合适的改变,我们就有一个新的空间。

我们不理解这些问题,还会有更多的人,很多的人,浪费时间。有些学的好的人,没有时间总结自己的经验。书法上也有“善书者不鉴(评论),善鉴者不书”的老习惯。更有些,是秘而藏之。就像以前功夫不外传一样。但这样的结果,是没有交流,是落后,是浪费。

希望有更多的人,尤其是学会了的人,总结出心得来。希望有些深思的人,总结出关键的环节来。就像以前书法大家们一样,写出自己的心得来。让更多的人,理解如何学习。比如唐朝的张怀瓘,总结出好书法的要点,是要能用笔做到“镂金介石”的感觉。这是个好开始。那么,学英语呢?我们甚至要练成什么样子,还没有个准确的“感觉”。书法上已经总结出一些必要的“笔法”,混合在众多的论述里,但有体会的人,还是可以运用、重复。

而学英语方面,连这些基本的原则,都还没有确立。相对与所谓的“笔法”,我提出,或者说,是重提“语感”,但对如何说明、描述这个语感,还有困难。唯有我们能清楚说明它,我们的训练才有更清晰的方向。而这些,必须在首先确立了“从语音里学英语”的原则,才有可能达成共识。书法,则没有这么个困难,因为大家都知道要临摹写得好的字。英语的教学,连这个都没有共识。还是要大家阅读,扩大词汇量,做选择题,学习语法等这些不着边际的beating around the bush。

毛泽东说,“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我们至少,要确立这么个原则。然后,才说的上学习战争的规律。在语言学习里,我们只有愿意在实际语流中、交流中、声音中去学习它,才有可能深入下去,寻找有效学习的方法。不然,我们将继续被表象所迷惑,走不出这个迷宫,直至精疲力竭。

金沙石 发表于 2008-12-8 18:54

听力是日课。但是还有一样重要的、不可少的功课。那就是练习说。听,就像是书法里的看帖,但是还要动笔写,临摹。把看到的笔法,练习,长期练习,直到自己,也习惯用那种笔法写,流利的写。

如果我们只是听,不练习说,当然说不好。也不知道自己听的如何了。听和说,是互相关系的。说不好,听起来也费力气。要把身心投入一点,才明白人家是如何说的。明白人家是如何说的,自己要学着那样说。和学书法一样。没有学书法的不动笔的。学英语不动嘴,当然离谱。

有些人说,我没有说的机会。要是我在外国。。。。。机会是看自己如何利用而已。什么英语角,应该去去,常去。课堂里的机会不会多,因为老师要讲一些。单靠上课那点练习,永远不够。还有,就是自己应该做的练习。除了朗读,还要对着麦克风,录音给自己听听。很少人这样做。就好像写字的人,连自己写的字都不看。那他怎么知道问题在哪里?自己说的英语,自己总要能接受吧?自己还不能接受,找出不能接受的地方,改。

这就是临摹的启示。临摹的过程,是一个永远在改正错误、重复正确的过程。总可以在自己方便的时候做。模仿性的录音也是,必须一直重复正确、修正错误,才能有效掌握这门语言。

这样,我们才可以回到这个系列最初的问题:模仿有两种。两种都不可忽略。模仿语气节奏语调,比发音的逼肖还重要。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临摹与学英语